|
溪黃草為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大,粗壯,有時呈疙瘩狀,向下密生纖細的須根。莖直立,高達1.5(2)米,鈍四棱形,具四淺槽,有細條紋,帶紫色,基部木質,近無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
溪黃草是民間草藥,俗稱土黃連等,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祛濕、涼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跌打瘀痛等病癥。
基本信息
【通用名稱】溪黃草。
【其他名稱】溪黃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熊膽草、血風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溪溝草、山羊面、臺灣延胡索(《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土黃連(《廣西中草藥》),四方蒿(《全展選編·傳染病》),香茶菜(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溪黃草Rabdosia serra(Maxim.) Hara 的干燥全草。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學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
【性味】
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苦,涼。”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苦,寒。”
溪黃草有效成分溪黃草素A,尾葉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對人宮頸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功用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癃閉,跌打瘀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