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物成份:鋰皂石。
性狀
本品為白色粉末,無毒、無味、無刺激性;不溶于水、油和乙醇。浸水溶脹,在較低固含量下能形成高透明度、高粘度、高觸變性的納米凝膠。
適用范圍
本品適用于各種涂料、紙張、印刷油墨、化妝品、家用制劑、牙膏、表面涂層、陶瓷、農藥、顏料、研磨膏、膠粘劑等作增稠劑、觸變劑、懸浮劑、防流掛劑、上漿劑、分散劑、粘合劑;也可作香精、色素、酶制劑的載體和醫用藥物輔料等。
在水體系中的成膠機理
硅酸鎂鋰凝膠的晶體結構單元是厚度以納米計的微小薄片。小片的表面布滿了可交換的陽離子,其中主要為Na+。當凝膠顆粒與水混合時,水與Na+接觸被吸附到薄片的表面,將凝膠沿薄片撐開,這時顆粒迅速膨脹直至薄片分離。由于薄片層面帶負電荷,端面帶正電荷,分離后的薄片端面被吸引到另一薄片的層面,從而迅速形成三維空間的膠體結構,即卡片宮結構,使體系的粘度增大,而具有高度的懸浮性、增稠性、觸變性和良好的配伍性、化學穩定性,是理想的水體系增稠流變劑。
觸變性
硅酸鎂鋰水分散液,在常溫下放置,粘度隨放置時間延長而增加。這種靜置逐漸稠化,增大粘度,受到剪切力作用粘度又變稀的特性,稱為觸變性。硅酸鎂鋰凝膠具有這種良好的在外力作用下懸浮體與凝膠體無限可逆轉化的特性,對日用化工膏霜工業生產,保證產品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賦予凝膠體優良的展布性和成膜性。
屈服值
屈服值是衡量膠體結構抵抗破壞能力一個指標,即為破壞膠體結構所需施加的力。屈服值越大,膠體結構越穩定。硅酸鎂鋰凝膠在低粘度下也具有傳遞屈服值的能力,因此分散相的穩定即使在稀薄的流體中也是可能的,與大多數有機增稠流變劑相比,這是十分可貴的。
增稠性
在水體系中硅酸鎂鋰凝膠微粒實際上是被單層水分子隔開的多層單獨的小片。微粒分離成單獨小片的程度越高,膠體結構越堅固,粘度和屈服值(動切力)也越大,增稠效果也越明顯。由于多數有機增稠劑不具屈服值,因而產品常與有機增稠劑復合使用,使體系的粘度、屈服值和流動性得到有效的調節。
懸浮性
硅酸鎂鋰凝膠分散液的膠體結構,也為同體系中的其它細小顆粒提供了最佳的懸浮性,而成功地應用于水性涂料、工業和民用液體清潔劑、農藥殺蟲劑、磨料拋光劑等的防沉劑,防止顆粒沉降結塊,確保水體系配料均勻。其分散液高的屈服值使懸浮效率明顯優于同等粘度的有機膠。
透明性
硅酸鎂鋰凝膠在水體系中能膨脹形成“半透明-透明”的觸變性凝膠,具有很高的透明度。
化學穩定性
硅酸鎂鋰凝膠是無機礦物凝膠,化學活性低,不溶于水、油、醇,也不與它們起反應,在干燥條件下放置,不氧化、不酸化、不分解、不降解。在工作介質中呈惰性,難與其它物質起反應,通常適合在pH2~13范圍的產品中使用。
配伍性
硅酸鎂鋰凝膠帶負電荷,與大多數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及非離子型活性劑相容性好,而和大多數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不相容。其分散液可與水相溶的溶劑混合,如20%的乙醇,50%的甘油,30%的丙二醇及聚乙二醇。與羧甲基纖維素鈉、海藻酸鈉、阿拉伯樹膠配伍性良好。
交換性和吸附性
硅酸鎂鋰凝膠具有陽離子交換和吸附性能,能與脂肪胺和季胺鹽等反應達到有機化,能吸附香精、色素、顏料或酶制劑,增強香味,減少藥物苦味等功能。
使用方法:
硅酸鎂鋰凝膠和多數無機凝膠一樣,與其它配料混合前也必須先制成水分散液,形成膠體結構,再加入配方中的其它成份。用量(0.1-3)%,可視產品粘度需要酌情增減。
硅酸鎂鋰凝膠在水體系中成膠能力強,在較低固含量下能形成較高粘度的膠體。成膠不受溫度限制,在冷水和熱水中都能分散水化。一般高剪切混合和使用溫水將加快水化成膠速度。水化方法:固含量一般采用(2~3)%,水化可用冷水浸泡4h以上,中間攪拌數次,最后攪拌20分鐘;推薦使用50℃以上熱水水化,此時即使用低速攪拌裝置也可在5-10分鐘內獲得最佳分散。
當硅酸鎂鋰凝膠與其它有機增稠劑配合使用時,可將配方中需加水量分開,分別配制凝膠分散液和有機增稠劑溶液。兩液制妥后,再在攪拌條件下,將有機增稠劑溶液緩緩地加入凝膠分散液中。繼續攪拌使其充分混均后,再加入配方中的其它組份。
包裝與貯存
產品采用雙層包裝,外層為麻漿紙、塑編、塑膜三層復合袋,內層為聚乙烯薄膜袋,每袋凈重25kg?;虿捎猛鈱蛹埌逋?,內層聚乙烯薄膜袋包裝,每桶凈重25kg。在防潮、干燥庫房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