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是一種高分子的有機絮凝劑,通過對合成和官能團的合理定位,使絮凝效果大大增強。對于城市水二次過濾等地低濁度的處理是較為理想的,已經廣泛的應用在石油、化工、造紙、電力、電子等分滲透純水行業。
產品特點:
l 與反滲透膜元件兼容,不會在膜表面沉積
l 與各類膜阻垢劑、膜殺菌劑、膜還原劑及含氯原水兼容。
l 高分子量,反應速度快,絮凝效果好
物理特性:
外觀: 透明無色至淡黃色液體
密度: 1.16±0.05
PH值: 6±0.2
冰點: --3℃
粘度: 103.6CPS(25℃)
應用:
將MX200連續投加至進入膜系統前的進水中。建議劑量是在進水中投加1-5ppm。視水的化學性質和膜類型和系統運行參數(如回收率、溫度與壓力等)有所變化。具體加藥量由JESDE的代理服務商通過現場試驗進行調整。
稀釋:
應連續投加,建議在計量泵的最高頻率下進行原液直接投加。
操作注意事項:
佩戴乳膠手套、防護眼鏡、防護服,若濺到眼睛時,請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眼睛,并迅速就診。防止外溢在水泥地面以免引起腐蝕,如侵蝕地面請立刻用清水沖洗。
包裝:
20kg/桶或25kg/桶
3-4.1 原水中的膠體顆粒
無機物:象細泥砂、膠體狀粘土、氫氧化物和金屬鹽等;
有機物:象由動植物分解產生的腐植酸及灰黃霉酸、著色劑、表面活性劑等;
生物體:象微生物類的細菌、浮游生物、藻類以及病毒;
3-4.2 管道絮凝劑的原理
絮凝作用指的是帶負電的膠體顆粒和帶正電的化學劑之間的化學作用和物理作用,分別說明如下:
3-4.2.1 電中和
帶正電的混凝劑能中和膠體顆粒表面的負電荷,隨著表面電荷被中和,膠體顆?;ハ嘀饾u靠近,顆粒有效半徑減小,最終失去穩定性而互相發生碰撞,互相碰撞的顆粒通過氫鍵或范德華力結合在一起,形成較大的體積,或稱為絮體。
3-4.2.1 架橋
膠體懸浮液經過電中和脫穩后,絮凝劑的聚合物特性進一步增強了了絮體的形成。它們的長分子鏈在兩個顆粒的表面之間架起橋來,并使單獨的較小絮體互相結合,形成較大的、容易被去除的大絮體。
3-4.3 管道絮凝劑產品介紹
En-301:高效液體絮凝劑:由無機鹽和高分子聚合物復配而成的高分子絮凝劑,用以多介質過濾器前去除膠體物質及小顆粒,從而降低SDI 值,此藥劑投加濃度
為1 到10ppm 時效果較好。適用于中水回用,高濁度的水型。
3-4.4 絮凝劑的投加要點
3-4.4.1 投加溫度
當水的溫度比較低時,水的粘度大,水中雜質的熱運動減慢,彼此接觸碰撞的幾率減少,不利于相互凝聚;水溫低,水流剪力增加,絮凝體的成長受到阻礙,因此水溫低時,絮凝效果差。只有水溫升高,分子間的擴散速度加大,碰撞的幾率增加,絮凝體也比較容易形成,則絮凝的效果將會增加。通常最佳的進水溫度為25℃左右。
3-4.4.2 絮凝劑的投加點
絮凝劑加藥裝置由溶藥箱、溶液箱、計量泵和相應的管道、閥門組成。為保證系統投加的絮凝劑能與原水充分地混合,應在投加點設置藥劑導流管和管道靜態混合器,如下圖所示:
從而使絮凝劑在水中分布的較為平均,達到有機物、微生物以及鐵鋁氧化物形成的膠體物質抱團,從而被過濾設備充分地截留,以達到降低預處理產水SDI 值的目的。
3-4.4.3 絮凝劑精確投加的重要性
一般情況下,絮凝劑的效果是隨著絮凝劑的用量增加而加強,但絮凝劑的用量達到一定值時會出現峰值,再增加用量時,絮凝效果反而下降,故在使用時要確定最佳效果的絮凝劑用量,當絮凝劑過量時,有時會使形成的絮凝體重新變成穩定的膠體,絮凝劑的用量與溶液中懸浮物(包括鐵鋁氧化物、膠體等)的含量有關,故在使用時要確定精確的、最佳效果的絮凝劑投加量。當通過實驗的手段確定最佳的絮凝劑投加量后,則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證絮凝劑的投加量與水量的精確匹配,否則,當系統流量發生變化時,要么產生絮凝效果不好,要么絮凝劑過量而穿透后續工藝以致對反滲透產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