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2cm,直徑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較密的環狀節,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鱗片狀的葉柄殘基。體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個類白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氣微,味極苦。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胃、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濕熱,除骨蒸,消疳熱。用于濕熱瀉痢,黃疸,痔疾,骨蒸潮熱,小兒疳熱。
【貯藏】置干燥處。
~~~~~~~~~~~~~~~~~
拉丁名 Neo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Hong
中文名 胡黃連
拉丁科名 Scrophulariceae
中文科名 玄參科
保護級別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分布 云南、西藏
現狀 瀕危種。自近年來發現胡黃連可代替進口胡黃連以來,挖采成風,資源已臨危境,急需保護。
海拔下限(米) 3600
海拔上限(米) 4400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15厘米;根狀莖粗而長,直徑達1厘米,上端密被老葉殘余。葉密集于根狀莖頂端,成蓮座狀,無柄,葉片匙形至卵形,長3一6厘米,寬2一2.5厘米,先端圓鈍,基部漸狹成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無毛。花拳單生,長4一10厘米,著生棕色腺毛,穗狀花序單生于花葶頂端,長1-3厘米;有苞片而無小苞片;花梗短,長僅2一3毫米;花萼被棕色腺毛,深裂幾達基部,裂片不等,后方一枚極小,披針形,其余4枚倒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一6毫米,果期可達10毫米;花冠深紫色,外面被毛,長8一10毫米,花冠簡短,占1/3長,檐部4裂,2唇形,上唇略向前彎,呈盔狀,頂端微凹,下唇3裂片明顯短于上唇,側之裂片頂端微缺,或有2一3個小齒;雄蕊4枚,后方2枚略短于上唇,前方2枚稍長于上唇;子房2室,中軸胎座。蒴果長卵圓狀,頂端尖,長8一10毫米,有一條溝槽,4裂;種子多數,細小,種皮透明,具蜂窩狀網眼。
特性 分布于高山草甸、砂礫地或溝邊。系高山植物,喜濕潤、冷涼氣候,生長季節短,冬季長,常為冰雪覆蓋,5月雪融化后始萌發新葉,至7--8月開花,9月即果熟,進入休眠。
保護價值 胡黃連屬為單種屬植物,特產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地區,是玄參科婆婆納族的最原始類群之一,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根狀莖為我國常用中藥,有清虛熱,解毒和殺蟲之效。因自然資源不多,而藥材需求量大,故急需保護其野生資源。
保護措施 尚無保護措施。應將德欽縣白雪山自然保護區延伸至瀾滄江岸的燕門區(即華豐坪后山海拔4400米),將尚有自然生長的胡黃連劃于保護區內。
栽培要點 用種子分株繁殖。在秋季果熟時采收,貯存至次年春季播種,易發芽出苗;分株可在早春冰雪剛融化時,挖采植株分栽即可。但因胡黃連不耐高溫,故應在高海拔地區栽培。
【英文名】 RHIZOMA PICRORHIZAE
【別名】假黃連
【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制法】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時搗碎。本品為不規則的圓形薄片,切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白色點狀維管束,周邊深棕褐色。質脆。
【性狀】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2cm ,直徑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較密的環狀節,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鱗片狀的葉柄殘基。體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 4~10個類白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氣微,味極苦。
【鑒別】
(1) 取本品粉末0。5g,置適宜器皿中,60~80℃升華4 小時,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針狀、針簇狀、棒狀、板狀結晶及黃色球狀物。
(2)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中溫浸20分鐘,濾過。取濾液1ml,加三氯化鐵乙醇溶液2 滴,生成暗綠色沉淀;另取濾液1ml,加 5%a-荼酚乙醇溶液2滴,搖勻,生成黃白色渾濁,緩緩沿管壁加***0。5ml,兩液接界處顯紫色環,振搖后顏色變深,加水稀釋生成暗紫色沉淀。
(3) 取【鑒別】(1) 項下的升華物,加氯仿數滴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香草酸、肉桂酸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 薄層板上,以正己烷-**-冰醋酸(5:5:0。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苦,寒。歸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濕熱,除骨蒸,消疳熱。用于濕熱瀉痢,黃疸,痔疾,骨蒸潮熱,小兒疳熱。
【用法用量】 1。5~9g。
【貯藏】置干燥處。
【備注】(1)本品與知母、青蒿、地骨皮、銀柴胡、秦艽、鱉甲等配伍,可治陰虛發熱,午后潮熱;與黃連、蘆薈等同用,可治小兒疳熱等癥。
【摘錄】《中國藥典》
【藥理作用】
1.保肝、利膽作用:
自胡黃連中提得的胡黃連甙Ⅱ,即香草酰醇(Vanilloylcatalpol),證明其對因四氯化碳所致肝臟中毒的小鼠有保肝作用,對大鼠有利膽作用。由胡黃連的石油醚提出物中分得羅布麻寧(Apocynirie),證明對家兔有利膽作用。從胡黃連的乙醇提出物中分離得的混合物胡黃連甙(Kutkin),給大鼠口服3-50mg/kg,可以劑量依賴性地防止硫代乙酰膠等3種化學物質所致大鼠的血清及肝生化變化,其作用比水飛薊素好。胡黃連甙對麻醉的和清醒的大鼠和豚鼠具有劑量依賴性的利膽作用以及拮抗乙炔雌二醇的膽汁阻塞作用。
2.抗真菌作用:
胡黃連水浸劑(1 :4)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石膏樣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考夫曼-沃爾夫氏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其它作用:
從胡黃連石油醚提取物中分離得的羅布麻寧對大鼠子宮有收縮作用,對蛙心有抑制作用。胡黃連分別用冷(4℃)和熱(回流)去離子水提取,兩種提取物凍干后再用甲醇提取。這兩份提取物中能溶于甲醇的部分,對經典補體激活途徑的補體活性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而冷水提取物中不溶于甲醇的部分則對經典補體激活途徑和旁路補體激活途徑的補體活性均有
較強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