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提取物 知母皂甙
【拼音名】 Zhī Mǔ
【英文名】 RHIZOMA ANEMARRHENAE
【別名】蒜辮子草、羊胡子根、地參
[化學成份] 含知母皂甙(timosaponin)AⅠ、AⅡ、AⅢ、AⅣ、BⅠ、BⅡ,并含芒果甙(mangiferin)、異芒果甙、膽堿、煙酸、泛酸等。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習稱“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曬干。
【性狀】本品呈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cm,直徑0.8~1.5cm,一端有淺黃色的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并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黏性。
【鑒別】(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搖后放置20分鐘,吸取上清液1ml,蒸干,殘渣加禁發 硫酸1 滴,初顯黃色,繼變紅色、紫堇色,最后顯棕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熱回流40分鐘,取上清液10ml,加禁發 鹽酸1ml,加熱回流1 小時后濃縮至約5ml ,加水10ml,用苯20ml振搖提取,提取液蒸干,殘渣加苯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對照品,加苯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7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8% 香草醛無水乙醇溶液與禁發 硫酸溶液(7→10)的混合液(0.5:5),在100℃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乙醇25ml,稱定重量,浸泡過夜,超聲處理4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加禁發 鹽酸1ml,置水浴上用蒸氣緩慢回流1 小時,放冷,傾入小燒杯中,邊振搖邊滴加40%氫氧化鈉溶液至中性(溶液顏色由橙黃突變為橙紅),用乙醇洗滌容器,洗液并入燒杯中。用乙醇移至50ml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置蒸發皿中,蒸干,殘渣用苯溶解,轉移至2ml 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苯制成每 1ml含0.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4μl、對照品溶液2μl與6μl,分別交叉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9:1) 為展開劑,展至7cm,取出,晾干,再用同一展開劑進行二次展開,取出,晾干,噴以顯色劑[甲液: 取水25ml,緩慢加禁發 硫酸50ml,放冷后,再加乙醇25ml,搖勻;乙液: 8% 香草醛無水乙醇溶液。用時將甲液5份與乙液1份混合]后,在70℃加熱7~10
分鐘,至斑點顯色清晰,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薄層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λS=443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1.0% 。
【炮制】 知母: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鹽知母:取知母片,照鹽水炙法(附錄Ⅱ D)炒干(每100斤加鹽2斤半用開水化開)。本品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 0.90%。
【性味】苦、甘,寒。
檢測方法:HPLC
【歸經】歸肺、胃、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