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心蓮提取物
穿心蓮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全草或葉。又名春蓮秋柳,一見喜,欖核蓮、苦膽草、金香草、金耳鉤、印度草,苦草等。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痛作用。主治細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體炎、腸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外用可治療瘡癤腫毒、外傷感染等。主產(chǎn)于廣東、福建等省,華中、華北、西北等地也有引種。
藥材信息
【拉丁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
【英文名稱】:Common Andrographis Herb
【別名】:一見喜、斬蛇劍、苦草、欖核蓮。
【名字由來】:在中醫(yī)藥的五行學說中認為苦入心,而穿心蓮只要你含入一小片它的葉子,馬上可以感受到,那種刻骨銘心的苦,像是直入你的心中,故名『穿心蓮』。
春蓮秋柳(《嶺南采藥錄》)、一見喜(《泉州本草》)、欖核蓮、苦膽草、斬蛇劍、圓錐須藥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日行千里、四方蓮、金香草、金耳鉤、春蓮夏柳、印度草(《廣東中草藥》)、苦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爵床科植物穿心蓮(圓錐須藥草)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Nees 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初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干。
穿心蓮-藥用
【性味歸經(jīng)】:味苦,性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
【主治】: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頓咳勞嗽,泄瀉痢疾,熱淋澀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克,單味大劑量可有至30-60克,研末,每次0、6-3克,裝入膠囊吞服或開水送服。外用:適量,搗爛或制成軟膠囊涂患處,或水煎滴眼、耳。
【藥物配伍】:配薄荷、菊花、桔梗,清咽利喉;配石膏、知母、金銀花、連翹,清肺瀉火解毒;配生地、丹皮、大青葉,涼血解毒消腫。
【處方名】:穿心蓮、一見喜
【商品名】:穿心蓮,以植株肥壯、帶有花、無泥土者為佳。
【采收儲藏】:夏季采收。開現(xiàn)蕾、開花初期采收。
【性味】:《泉州本草》:"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jīng)】:《泉州本草》:"入心、肺二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