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追提取物
野馬追別名:白鼓釘、化食草、毛澤蘭。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尖佩蘭的全草。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揀將,曬干。主治:甭肺止咳;化痰平喘;降血壓。主支氣管炎;咳嗽痰多;高血壓病。生境分布:生于濕潤山坡、草地或溪旁。除新疆外中國各地均有分布。
野馬追
英文名:LindleyEupatoriumHerb
拉丁植物名:EupatoriumlindleyanumDC.[E.lindleyanumDC.var.trifoliolatumMakino]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性狀:干燥全草,莖呈圓柱形,有縱棱,密被灰白色毛茸;下部褐色,上部略帶紫褐色;質硬,易折斷,斷面纖維狀,白色。葉對生,無柄,3全裂似輪生;濕潤展平后,中間裂片較長,呈線狀披針形,邊緣疏鋸齒,上面綠褐色,下面黃綠色,于放大鏡下可見腺點,兩面被毛。枝端常殘留頭狀花序或果實。以身干、葉多、色綠、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 地上部分含揮發油0.024%,莖、葉為0.025%,花為0.078%。此外,還含黃
酮類,生物堿,香豆粗等從黃酮中分得金絲桃甙(hyperin)[1]。又含倍半萜內酯;尖佩蘭內酯(eu-palinin)A、B、C、D[2]。 藥理作用 1.總黃酮與總生物堿分別以6g/kg灌胃及0.6g/kg皮下注射,對氨水蒸氣引咳的小鼠均有鎮咳作用;生物堿對豚鼠離體回腸有明顯松弛作用;乙醇與**提取部分對離體回腸有顯著的抗組胺作用;臨床治療慢性氣管炎應用中發現黃酮類化合物能增高白細胞數;生物堿具降壓功效,并有抑制腺體而致口干等現象。 2.100%煎液1:4、1:8、1:32、1:64,可分別抑制流感桿菌、甲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 3.黃酮物質小鼠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553.5±39.3g(原藥)/kg;全草水煎醇處理溶液小鼠灌胃的半數致死量為284.3±22.8g(原藥)/kg。
鑒別
性狀鑒別:本品莖呈圓柱形,長30-90cm,直徑可達0.5cm。表面黃綠色或紫褐色,具縱棱,密被灰白色茸毛,嫩枝尤甚;質硬,易折斷,斷面纖維性,髓部白色,有的老枝中空。葉對生,無柄,葉片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后3全裂,似輪生,裂片條狀披針形,中間裂片較長,邊緣具
疏鋸齒,上表面綠褐色,下表面黃綠色,兩面被毛,具黃色腺點。頭閉幕詞化序頂生,常再排成緊密的傘房花序或大型的復傘房花序 以葉多、色綠、帶初開的花者為佳。 顯微鑒別: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多角形,竽周壁平直,腺毛多;多細胞非腺毛有兩種,一種毛茸細長,先端細胞3-5個細胞組成,長100-152(-280)μm,基部直徑12-20μm,中間有的細胞為棕色內含物,另一種非腺毛由6-9-(16)個細胞組成,長180-825μm,基部30-56μm。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腺毛1125μm。 理化鑒別: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100g,置揮發油測定器中進行蒸餾,所得粗揮發0.1ml溶于石油醚1ml中作供試品液。另以α-蒎烯作對照品。分別點樣于硅膠G-CMC薄板上,用已烷展開,置紫外光燈(365nm)觀察,供試品液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顯相同的色斑油用乙水禁發 硫酸鈉脫水,回收**得揮發油。取揮發油和非腺毛與上表面相似,但非腺毛較多,具長度可達直徑常被折斷,多由。氣微,味微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