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苯酐;又名酞酸酐。無色針狀晶體,熔點131℃,沸點284.5℃,易升華。工業上以
鄰二甲苯或
萘為原料生產。廣泛用于制造增塑劑(
鄰苯二甲酸酯)、
不飽和聚酯、醇酸樹脂等,也是一種重要的
染料中間體。
1896年,德國巴登苯胺純堿公司首先提出由萘液相氧化制苯酐的方法。1920年德國馮海登化學公司建立由萘氣相催化
氧化制苯酐的生產裝置;但萘來源有限,價格較貴,使苯酐發展受到限制。
石油化工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價廉的鄰二甲苯。以鄰二甲苯為原料生產苯酐,產品的碳原子數和原料碳原子數一樣,與萘作原料相比消除了氧化降解,減少氧氣需要量及反應放熱量,因而促使開展鄰二甲苯氧化制苯酐的研究,1945年美國首先實現該法的工業化生產。以后,催化劑的不斷改進以及新的高負荷、高原料空氣比和高產率催化劑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現各國均主要采用此法生產苯酐。1985年,世界苯酐產量約為2.9Mt,其中80%左右由鄰二甲苯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