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0.125g,一日3 次。
【貯藏】 遮光,密閉。
【摘錄】《中國藥典》
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巖白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rgenia purpurascens (Hook.f.et Thoms.) Engl.[Saxifraga purpurascens Hook.f.et Thoms.; Bergenia delavayi(Franch.)Engl.;B.purpurascens(Hook.f.et Thoms.)Engl.var.delavayi(Fuanch.)Engl.et Irmsch.]
采收和儲藏:5-6月采全草,曬干備用。
栽培2年,每年挖大留小,洗去泥沙,除去靠近根頭的枯朽葉片,曬干或鮮用。
巖白菜 多年生草本,高20-52cm。根莖粗如手指,長20-30cm,紫紅色,節間短,每節有擴大成鞘的葉柄基部殘余物宿存,干后呈黑褐色。葉基生,革質而厚;葉柄長2-8cm,基部具托葉鞘;花片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7-15cm,寬3.5-10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或有小齒,上面紅綠色有光澤,下面淡赤紅色,有褐色綿毛,兩面均具小腺窩。蝎尾狀聚傘花序,花序分枝、花梗被長柄腺毛;花6-7朵,常下垂;托杯外面被長柄之腺毛;花萼寬鐘狀,在中部以上5裂,裂片長橢圓形,先端鈍,表面和邊緣無毛,背面密被長柄之腺毛;花瓣5,紫紅色或暗紫色,寬倒卵形,長1.5-1.8cm,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變狹成爪;雄蕊10;雌蕊由2心皮組成,離生,花柱長,柱頭頭狀,2淺裂。蒴果直立。種子多數?;ㄆ?-5月,果期5-6月。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2700-4800m的雜木林內陰濕處或有巖石的草坡上或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潮濕,或半陰的排水良好的環境。適于巖石間、水池邊或林下種植。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用種子、扦插根莖或分株形繁殖。
田間管理 注意花謝后及時剪掉殘花序,保持株形整潔,澆水適量,防止太陽曝曬。
巖白菜干燥全草長25-30cm。根莖粗直,圓柱形,長約10cm,粗1-1.5cm,外表粗糙,有大型的環節狀紋理,根皮棕褐色,多成片脫落。質脆,斷面內心棕紅色。葉片大,長橢圓形,厚實無毛,枯綠黃色,背面色淡,微帶粉紅;葉柄粉紅色,易破碎。以片大、根莖粗壯為佳。
全草含巖白菜素(bergenin)。另含6-O-沒食子酰熊果酚甙(6-O-galloylarbutin),4,6-二-O-沒食子酰熊果酚甙(4,6-di-O-galloylarbutin),2,4,6-三-O-沒食子酰熊果酚甙(2,4,6-tri-O-galloylarbutin),2,3,4,6,-四-O-沒食子酰熊果酚甙(2,3,4,6,-tetra-O-galloylarbu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