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評論家們也提醒說,一旦中澳兩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進口將進一步增加。澳大利亞和中國從2005年開始已經進行了15輪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但仍未協商一致。雖然談判還在進行中,但有許多的澳大利亞制造企業擔心取消關稅后,價格低廉的中國產品將更多地涌入澳大利亞,給本國企業造成威脅。
2009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在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財年里,澳洲對華商品出口額為494億美元,進口額為387億美元。但是出口的多為原材料,主要是鐵礦和精礦。而進口最多的是服裝、電腦、電信設備及零部件,還有玩具和體育用品。
澳大利亞-新西蘭塑料工程師協會前主席、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的Eco Products Agency公司負責人的Kevin Thomson說,隨著從中國進口的塑料制品的增多,本國產量將有所減少。
Thomson說,雖然澳大利亞企業不是沒有能力與中國產品相抗衡,但前提是他們必須展示本土產品的優勢所在,比如質量更好,不需要長途運費等。
總部位于Ferntree Gully的塑料產品設計公司兼制造商APS Innovations Pty. Ltd.公司總經理John Petschel說,許多企業別無選擇,只能從國外進口制成品,特別是中國。
Petschel說:“其實無論哪個國家在原料上差別都不大,所以到海外生產能夠節省的主要是勞動力成本。”
他認為,澳大利亞有能力生產出有競爭力的塑料產品,但在產品設計上要考慮到如何才能減少生產時所需要的人手。“如果我們要把生產留在澳洲,就必須重視提高生產的自動化程度。”
Petschel說,澳大利亞企業必須在工程設計中提升產品的可制造性:“應當遵循‘構思,工程設計,生產’這一過程,而不能省去‘工程設計’這一環。”
此外他還說道,大家總有一種錯誤的印象,認為只有中國才能生產出廉價的產品。
Petschel說:“實際上,只要澳大利亞企業愿意花錢購買先進的自動化系統,也能生產出有成本優勢的產品。”
SPE ANZ現任主席Lex Edmund說,現在中國的制造成本在日益上漲。他說:“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些地方正在成為新的廉價制造目的地。而且這些國家距離澳洲更近,生產成本也低得多。”
Petschel認為,由于澳大利亞不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國”,所以對澳洲進口的中國產品在質量上并不盡如人意。
他說:“澳大利亞人口較少,國際影響力也相對較低,因此中國企業通常更重視歐美市場。”對澳大利亞出口的產品“往往都是用邊角料和下腳料制成的。”
設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澳大利亞滾塑協會CEO Leisa Dolan也贊同這一觀點,他認為中國和泰國進口的產品質量很多時候不及澳大利亞本國產品。比如色彩不夠鮮活,紫外線降解較差等。她說,中國企業采用干混顏料,而澳大利亞滾塑企業采用的是復合顏料,顏色耐久性更好。
Dolan說,滾塑產品往往“粗大笨重,且采用中空設計,因此要運到國外在運費上較為昂貴”,但隨著各種可折疊產品的面市,中國進口產品將對澳大利亞企業帶來更大的威脅。
中國有著龐大的人口,如今有不少澳大利亞公司都到中國建廠生產,以利用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
在2010年初以24.5億美元買下巴黎Rio Tinto Group公司旗下的Alcan Packaging業務后,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跨國包裝供應商Amcor Ltd.公司進一步擴大了在中國本國市場的占有率。
Amcor公司生產PET瓶以及用于食品和醫療保健應用的柔性包裝等產品。而Alcan Packaging公司約有80%的資產為柔性包裝。經過此次收購,Amcor公司稱其2010年下半年在亞太地區的柔性包裝業務營收及利潤都遠高于2009年同期。
Amcor Flexibles Asia Pacific公司總裁Ralf Wunderlich稱,該公司已經成為中國市場上首屈一指的柔性包裝供應商。在對華供應的AFAP包裝產品中,有55%用于食品行業,18%供應制藥/醫療行業,15%用于家用品/個人護理,其他行業占12%。
總部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的Cardia Bioplastics Ltd.公司利用中國日漸興起的生物塑料熱潮來擴大在當地的影響力。今年3月,采用可再生資源生產的跨國樹脂供應商Cardia公司宣布與香港的大型塑料經銷商威信(中國)有限公司公司簽訂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威信公司— 由南非石化生產商沙索公司持有部分股份 — 將面向中國的包裝和塑料制品行業銷售Cardia公司的生物塑料樹脂。
Cardia公司總經理Frank Glatz說,中國在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生產上走在世界前列,在太陽能、地熱和水力發電以及生物燃料上的發展一派欣欣向榮。他還提到,中國已經開始推出有關可持續發展塑料材料的環境認證。
Glatz說,石油價格的攀升正推動著中國減少對化石燃料樹脂的使用。“隨著全球對有限的石油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品牌商家和零售業者希望尋找更富成本效益的包裝新選擇,同時還要能達到監管機構和消費者在環境上的要求。
Glatz說:“包裝和塑料企業都深知,不斷上漲的油價最終將會削弱他們的競爭力,侵蝕他們的利潤空間。因此他們需要基于可再生資源的包裝和生物塑料產品解決方案。”
威信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Miguel Chang說,在當前原油和天然氣價格高居不下的壓力下,諸如Cardia公司這樣的生物塑料供應商將比石油基樹脂供應商更有競爭力。他說,在出口需求和中國消費者、零售業者和品牌商家的推動下,中國市場對可持續發展的包裝及塑料產品的需求將日益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