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寒冬仍持續
昨日,山東海龍宣布關閉近七成粘膠短纖產能,且復產日期不確定的消息,讓市場一片嘩然。行業龍頭大規模的停產,昭示了整個行業越賣越虧的窘境。江蘇一家主營粘膠短纖公司的人士對記者坦承,如今粘膠短纖1.85萬元/噸的價格,已在很多企業的成本線之下,限產保價是企業的普遍選擇。
實際上,早在5月23日粘膠短纖行業會議在北京召開時,與會企業就達成了限產保價的共識,包括取消月結,統一市場銷售價格,與會9家企業會后立即減產40%等。目前看來,企業的限產保價未能使粘膠短纖價格及時止跌,企業仍在繼續關閉產能。公告顯示,山東海龍最新關閉一條生產線的時間是6月24日,年設計產能為4.5萬噸。
至于行業何時才能見底,上述公司人士表示“心里沒底”。因為他所接觸的下游紡紗客戶采購積極性仍然不高,觀望情緒明顯,且粘膠短纖企業目前庫存均比較高。
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也對記者表示,目前沒有見底跡象,市場預期粘膠短纖的價格底部在1.6萬元~1.8萬元/噸。由于整個行業均虧本生產,停產、減產公司會繼續增多。在企業庫存逐步消化之后,產品價格才會逐步回升。
另外,汪前進表示,目前與粘膠短纖價格關聯度很高的棉花價格壓力依然很大,仍在低位調整,對粘膠行業也是一個利空。汪前進接受記者采訪時正在山東等地調研棉花產業的情況。
盲目擴產惹的禍
談及粘膠短纖行業為何如此糟糕的原因,汪前進認為,主要原因是企業近年來的盲目擴張。
從價格暴漲到暴跌,粘膠短纖行業經歷了一個典型的“過山車”行情。在行業利潤向好時,企業擴產沖動明顯。汪前進介紹,近兩年粘膠短纖的產能幾乎一年上一個大臺階。從2009年的約180萬噸,到2010年的250萬噸左右,再到今年可能會突破300萬噸,行業產能急速擴張,且集中釋放。據第一紡織網的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有大約68萬噸粘膠短纖投產。在下游需求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作為紡織行業三大原料之一的粘膠短纖價格很容易出現暴跌。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同樣是下游需求增長放緩,作為紡織行業三大原料之一的滌綸短纖價格跌幅小得多,企業的日子也好過得多。華西村昨日公告,因主營產品滌綸短纖銷售價格上漲、毛利率同比上升,預計上半年業績大幅上升。融陽投資提供的數據也顯示,自5月份至上周末,粘膠短纖價格下跌了19.87%,而滌綸短纖同期僅下跌了3.35%。
汪前進表示,滌綸短纖的情況與粘膠短纖不同。由于前兩年滌綸行業一直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行業沒有新增產能。去年開始棉花價格大幅上漲,滌綸替代優勢顯現,需求明顯增長。在產能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滌綸價格走勢不錯,即使是下游需求增長放緩,也沒有出現大跌。
不過,上述接受記者采訪的公司人士并不認同這個說法,他表示最根本的還是下游需求問題。“有需求的話,產能不是問題。因為三大紡織原料中,粘膠短纖是比重最小的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