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根據2011歐洲商會企業信心調查的結果來看,繁榮發展的中國市場在他們眼里仍越來越具戰略地位,有超過70%的歐洲公司去年的在華經營收入顯現“顯著增長”,利潤也有所攀升。
接受調查的600家在華經營業務的歐洲企業表示,雖然他們仍在中國市場加大投資,但對中國政府政策以及日益上漲的勞動力和原料成本憂心忡忡。
歐洲商會會長Davide Cucino在5月25日發布的聲明中說:“一直以來,歐洲企業都在中國展開大規模投資,在幫助中國向更平衡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說:“但是,要讓歐洲企業繼續保持對華投資,健全企業經營環境是當務之急。隨著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監管環境有日益加劇的趨勢,使外國企業對中國政府聲稱的營造機會均等的市場產生了質疑,讓他們開始懷疑中國市場是否具有更長遠的吸引力。”
舉例來說,該調查稱,有43%的受訪企業認為,近兩年來中國政府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政策越來越欠缺公平,而在去年的調查中持此觀點的企業只有33%。
將近一半的受訪企業認為,這一趨勢在今后兩年還將繼續下去。
歐洲商會稱,在歐洲企業看來,中國本土競爭對手比他們更優先獲得政府補貼和享有稅收優惠。
實際上,在歐洲企業反饋的三項最重要的因素中,有兩項對今后中國改善國內有時不夠健全的法律環境至關重要,特別是在促進法治和減少壟斷以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方面。
歐洲商會稱,第三大增長驅動因素將是擴大內需。
盡管受訪企業對中國的法律和政策的擔憂有上升的趨勢,但調查也發現,大部分歐洲企業仍計劃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其中對工業品領域展開的新投資可能最多。
有將近60%的歐洲企業準備在未來兩年里投入重金展開新一輪投資,這一比例遠高于2009年的39%。
歐洲商會說,有超過70%的工業品和服務類企業有意展開新的投資,相比之下,受訪的消費品或職業服務類企業的投資意愿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