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充滿干勁的青年管理者也看到了隱藏的問題:福特,乃至全世界,應當如何應對新增的數百萬駕車大軍帶來的挑戰?對于這個問題,他在近日在廣州召開的中國車用塑料大會上發言說,塑料提供了解決之道。
他說:“到2020年,在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將有20億人口買得起汽車或達到可駕車的年齡。但沒有那么多的汽油或停車點可供如此龐大的駕車群體使用。”
Hinrich認為,限制駕車人數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我們怎能告訴這些人,你們不能擁有西方人已經擁有的駕車自由?”真正的解決辦法是從實質上改善汽車本身。Hinrich說道:“塑料在所有這些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Hinrichs特別介紹了一種在塑料中注入氣泡的工藝,舉例說明了如何利用新材料減輕車重,而又不影響其強度。塑料還能幫助汽車制造商節省成本,這對消費者成本意識很強的新興市場來說十分重要。在有些應用領域,借助塑料能讓汽車制造商用同一個模具生產出多個零部件。
Hinrich說,這些優點與福特欲加強服務的亞洲和非洲市場十分契合。盡管目前福特汽車只占中國汽車市場2.5%的份額,但近年來福特在亞太地區的增勢迅猛。在過去十年里,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已經翻了九倍。2010年,福特在華銷售額猛增了40%,在印度的銷售額增長了200%,在東南亞增長了136%。盡管現在中國市場的整體增長速度有所放慢,但Hinrich指出,即使增速有所調整,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的地位仍將保持不變。
這一市場還有其獨特性。在中國,有3/4的購車者是第一次買車。他說,他們在買車時通常是一個群體做出的決策。
他說:“我們有位員工剛剛買了第一輛車,就連汽車的顏色都是由她和家人一起決定的。她本人喜歡黃色,而父母喜歡黑色。經過一番討論,他們最終選擇了藍色。”
中國購車者對價格極為敏感。在Hinrich看來,普通的中國消費者在購車時的心理價位不高于14500美元。
在2009年,福特在華90%的汽車銷售都是以現金結算的。這意味著,那些希望減少汽車環境足跡的汽車制造商要說服消費者掏錢購買價格較貴的電動車或混合動力車恐怕頗為困難。因為回報期很長。
Hinrichs說:“如今汽車業十分重視對傳動系技術的投入。但歸根結底,顧客才是最重要的,而眼下顧客對這些技術并不買賬。”
要尋找其他途徑進一步完善汽車,汽車制造商、供應商和材料生產商都必須花大力氣開發新的創新應用和技術。他說:“這需要我們凝聚力量,并肩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