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專用線的投運有效地解決了原料煤的輸入和肥料產品的輸出問題,使化肥企業常年生產、季節性使用所帶來的一系列困難迎刃而解。淡季低價進料,旺季盤活肥料,及時回收資金,都成為可能。心連心與新疆瑪納斯縣人民政府訂立非約束性合作框架協議,當地將為公司提供1000畝的廠房建筑用地,并配置適合化工生產的煤炭資源。心連心還計劃收購區內兩座現有煤礦進行技術改造,屆時每個煤礦的年產能將達到90萬噸。
這兩件大事,僅僅是心連心公司,這個民營化肥企業不斷改變生存條件的縮影。
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現為國家百萬噸化肥生產基地,擁有尿素125萬噸、復合肥60萬噸、甲醇2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都具有頗高的認知度。進入21世紀后,和所有民營化肥企業一樣,心連心也面臨著融資難、產能過剩、原料緊張等問題,更面臨著重新選擇生路的考驗。繼續走自己的路,還是讓別人決定自身的命運?繼續當民企,還是投奔有錢、有原料的國企“大老板”?這些問題已成為企業必須做出的抉擇。
心連心幾經揣摩,最終還是選擇留在民營隊伍里,走自己的路。因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建成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優秀的化肥專業生產廠家。
沒有辦法改變外部環境,就努力改變自己,彌補自身的缺陷。在嚴格管理、樹立品牌、生產精益求精的前提下,2007年6月20日,心連心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化肥企業;2009年12月8日,心連心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新加坡、香港兩地上市的企業。企業由此拓寬了融資渠道,登上了新臺階。3年多時間里,一座現代化、花園式化肥企業在中原大地掘起,為中原地區農業生產作出了突出貢獻。
然而,近5年來,產能過剩成為氮肥企業繞不過的一道坎兒。據了解,我國尿素產能過剩量近1000萬噸,同時行業集中度不高,良莠不齊格局嚴重。另一方面,隨著煤炭資源日趨緊缺,煤價節節攀升,高煤價下尿素成本與市場價格嚴重倒掛,化肥生產企業虧多盈少。
面對煤炭資源的桎梏,僅余的中小氮肥民企紛紛倒向一邊,去投奔國有“煤老板”,以求遠離生死線。這時,一些化肥企業開始出現“消耗高、成本不高”的怪現象。有些煤炭集團將自己90%左右的煤直接供給收購企業,內部價始終低于市場煤價300~500元,最高時價差有600元以上。而沒有煤炭資源支持的化肥企業幾乎全線虧損,盈利成為了難題。原來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連中石化也不得不做出逐步退出化肥生產的決定。
只有不斷改變自己,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心連心開始了更為苛刻而殘酷的內功修煉。公司始終堅持總成本領先戰略,應用國內化肥行業里最先進的技術、設備,每個工段都用全國最優化的工藝;率先實現污水零排放,在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的推薦下,眾多企業前來學習取經;管理不斷進行創新,在同行業內率先通過三合一體系認證,成為國家環保總局、中國氮肥協會樹立的環保樣板企業。由于全方位的內因驅動,不但生產成本比全國化肥平均水平低很多,而且產品十分暢銷。
此次遠赴新疆尋求合作,建成鐵路專用線,更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增添了動力。
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興旭這樣對記者說:“歸于哪種體制和機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產生活力;姓‘化’姓‘煤’不重要,關鍵是要摒除落后,轉變發展方式,沒有革新,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