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席近期召開的美國2011醫療器械用塑料會議的多位演講嘉賓看來,這對中國以外的其他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來說是個好消息。
總部位于美國威斯康星州Lake Geneva的模具設計和注塑公司Plas-Tech Engineering Inc.公司的銷售與市場副總裁Scott Smith說,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開始注意起他們原本不太重視的一些費用,比如對美國進口的中國產模具征收的4.2%的關稅。他說,此外,油價的上漲也帶動了運費的攀升。
運輸途中的產品污染、知識產權剽竊和總體質量問題是醫療產品領域最為關注的;而在這些領域中,美國產醫療器械占據明顯優勢。
他說:“我們不是生產塑料玩具飛盤這類簡單的產品,我們生產的是有助于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產品。”他指出,目前只有12%的中國工廠接受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審核。
Smith說,中國的非務農勞動力成本在2010年攀升了20%,預計在2011年將再度攀升15-20%。
在海外建有業務的多家美國公司展示了其他一些證據,表明面向北美市場的醫療器械生產的趨勢正在轉向離北美本土更近的地方。
總部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圣彼得堡的Jabil Circuit Inc.公司的健康科學業務部總監Gaet Tyranski說,目前中國醫療市場正在加強創新,而且更為重視本國消費者的需要。他補充說:“中國企業已經不滿足于生產玩具這類低端產品了。中國對外資企業稅率的提高,匯率波動不定,再加上醫療相關規定的日趨嚴格,都在推動成本的上漲。為達到新的行業規定的要求,注塑商Jabil公司近期花了15萬美元為其深圳工廠重新辦理了醫療元件生產執照。該公司在21個國家建有59座工廠。近來,Jabil公司在馬來西亞的兩座工廠相比中國工廠越來越顯現出更強的成本競爭力。最終美國的勞動力將不再是40美元的高時薪,而減少至20美元。同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將攀升至時薪15美元,到那時候兩國的勞動力成本將十分接近,這樣我們將會看到有許多制造業務將再度回到美國。”
總部位于美國達拉斯的周轉公司AlixPartners LLP公司副總裁Russell Dillon說,在該公司近期對68家跨國制造公司的80位管理者展開的調研中,墨西哥成為了美國境外最佳的海外生產地。
他說,其中有33%的受訪者有意在今后三年進行近岸生產(即在其他美洲國家建立生產);有63%的受訪者希望到墨西哥建廠,盡管他們對墨西哥的毒品暴力事件感到有些擔憂。
Dillon補充說:“墨西哥成為最佳海外生產地讓我有些吃驚,我原本以為中美洲的排名會最高。”
他說,只有21%的受訪企業曾在墨西哥因毒品暴力事件而導致供應鏈中斷;有50%的受訪企業相信墨西哥的安全狀況在今后五年將有所改觀。盡管巴西憑借快速發展的本國經濟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成為富有吸引力的近岸生產地,但由于巴西在市場規模上有著龐大的潛力,國內大部分生產將供應本國市場。大部分美國公司更看好中美洲國家,其優勢主要包括:低廉的運費和倉儲成本;相比亞洲國家上市速度更快;處于同一時區,且文化差異較小。
GW Plastics Inc.公司的業務開發副總裁Larry Bell在講話中說,對于那些希望把生產外包的企業來說,事先征求客戶的意見是絕對有必要的。這家總部設于美國佛蒙特州Bethel的注塑商在美國、中國和墨西哥都建有工廠。
他說:“通常來說,我們希望在產品開發階段從實體上更靠近客戶 … 并建立了標準化程度很高的過程,即使以后客戶決定遷至世界其他地方,或出于成本或物流方面的考慮需要遷至其他地方,標準也同樣適用。”
他說,模塑企業對醫療器械生產有著獨特的看法。許多大型醫療器械生產商在金融危機中都縮減了研發隊伍,因此僅憑有限的設計人員往往無法兼顧模塑工藝的實質性方面,比如材料選擇和確保零部件在工程設計時具有同樣的壁厚。
Bell說:“對我們來說這都是模塑工作中最基本的常識,但我們在每周每個月接到的與模具有關的項目中,都發現這些基本要素被忽視了。”
他說,無論是在北美本地,還是在近岸或離岸進行生產,醫療模塑企業都必須保持始終如一的高品質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