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燕表示,天然橡膠與鋼鐵、石油、煤炭并稱4大工業原料,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我國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產量等因素決定短期內很難在定價權等方面擁有太多的話語權。但是面對天然橡膠的短缺和高價位,輪胎企業必須有信心,以積極的心態應對。
鄧海燕說,世界輪胎巨頭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美國固特異公司通過其在合成橡膠化學成分及混煉方面的技術進步來減少天然橡膠消耗15%;日本普利司通輪胎公司現正在抓緊時間建立自己的橡膠自供體系,該公司已擁有多處橡膠種植園,橡膠自供能力達50%以上。并且,普利司通公司2月24日還宣布在印度尼西亞組建合資研究所,致力于提高橡膠單產產量;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正采取合成橡膠取代天然橡膠措施,盡量減少天然橡膠用量,并進行輪胎減量化設計;意大利倍耐力公司3月2日宣布與世界上最大輪胎翻胎商格蘭公司合作,在輪胎制造中使用翻新橡膠部分取代天然橡膠。我國輪胎企業也已行動起來。他們的做法各有特色,目的是將高膠高價對企業的影響降至最低。部分企業生產經營狀態正在逐漸改觀,這也證明只要有信心,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國輪胎行業會挺過這段艱難的時間。
鄧海燕建議,一、國家應建立天然橡膠風險保護機制,建立橡膠產業發展基金,為橡膠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扶持和投入,通過科學手段提高橡膠單產;建立完善的扶持橡膠產業和膠農的政策措施,提高橡膠種植面積。二、建立橡膠儲備機制,更靈活拋售和儲備,發揮中投、國儲在天然橡膠價格形成中應有的作用;三、輪胎企業應學習國外著名輪胎制造商的經驗,建立自己的橡膠原材料供應體系;繼續實行天然橡膠“走出去”戰略,在東南亞等地建立自己的橡膠種植園及橡膠加工廠,增加自主支配的天然橡膠產量。四、推進我國橡膠制造商尤其是輪胎企業的兼并重組,提高天然橡膠消費產業集中度,避免天然橡膠采購各自為戰,提高我國天然橡膠消費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五、通過輪胎的優化設計等措施減少橡膠的用量,尋求橡膠制品的最佳配方,提高合成橡膠的含量;五、完善法律法規,擴大我國天然橡膠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利用我國最大橡膠消費國的優勢,盡快取得天然橡膠期貨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