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橡膠行業協會副會長鄭永祥認為,《政策》正在引起輪胎行業重新洗牌和布局。目前在山東的輪胎企業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處在規模以下,即使規模以上企業,2009年生產的2.92億條輪胎中,子午胎也只有8687萬條。僅在子午化率方面,要達到《政策》的要求,就有很大的難度。對一些以落后產能為生的企業來說,受《政策》的重創更是在所難免。
對輪胎企業準入條件,《政策》作了這樣的規定:新建、改擴建載重子午胎項目一次形成生產能力應達到年產120萬條以上;輕型載重子午胎和轎車子午胎項目一次形成生產能力應達到年產600萬條以上;載重、輕型載重、轎車子午胎混合型項目,單品種生產能力也必須達到上述要求;工程胎項目一次形成生產能力應達到年產3萬條以上。而除搬遷和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外,2011年底前不再新建、擴建輪胎項目。
“《政策》的實施頒布,對制止我國輪胎產業投資持續過熱可謂一場及時雨。”華南輪胎橡膠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勇智說,《政策》規定準入條件是適當和必要的。輪胎產業是規模經濟,半鋼胎600萬條以下或全鋼胎120萬套以下的規模,從經濟、節能、環保等各方面都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長期以來,由于輪胎行業缺少門坎限制,輪胎行業的盲目投資一直存在,不時出現“全鋼胎熱”、“工程胎熱”、“半鋼胎熱”。僅廣饒地區就有輪胎企業數十家,現有子午胎產能6000萬套以上,在建產能5000萬套以上。子午胎的盲目投資已經造成產能的嚴重過剩和資金的巨大浪費。據統計,我國全鋼胎現有產能9000萬套,同時在建規模3000萬套左右。我國全鋼胎產能已超過國內全鋼胎需求(6000萬套左右)近一倍。半鋼產能過剩也非常明顯。因此能抑制目前輪胎投資熱非常有必要。
“《政策》鼓勵輪胎產業結構的調整。按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國內乘用車胎子午化率達到100%,輕型載重車胎子午化率達到85%,載重車胎子午化率達到90%。鼓勵汽車企業裝配新型輪胎產品,2015年基本實現裝配輪胎子午化和無內胎化。輪胎子午化率意味著增加市場對子午胎的需求,這對華南輪胎橡膠有限公司這樣一個純子午胎生產企業是有利的。我們正準備借此東風進一步擴大市場。”鄒勇智說。
“《政策》的出臺是輪胎行業的一件大事,公司已組織有關人員研討,制定企業發展對策。”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鋒說:“風神股份作為我國輪胎行業的主流企業,要帶頭執行《政策》的規定。”
據了解,近期風神股份除繼續完成正在進行的600萬套半鋼胎項目建設外,無擴大全鋼胎產能的計劃,重點是改造挖潛,發揮現有產能。另外,對于現有斜交胎,他們近期將不擴大規模,逐漸減少斜交胎比重。
山東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仲雪表示:“《政策》既賦予了優勢輪胎企業一種責任,也帶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機遇。這就是要加緊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以賽輪輪胎公司為例,它建立了國內首家融新型管理模式、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為一體的輪胎信息化生產示范基地,擁有全鋼子午線輪胎示范生產線、輪胎循環利用項目、工程胎示范生產線等。走高端產品和技術的研發推廣之路,走創新生產和管理之路,應該是輪胎企業的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