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化軍是在12日參加浙江寧波舉行“2010年聚烯烴期現貨市場國際高峰論壇”上做出上述表示的。此次論壇由大商所和國內最大化工貿易企業之一的遠大物產集團共同主辦。
劉化軍指出,塑料期貨上市以來,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塑料市場體系,期現價格相關性不斷增強,期貨價格逐步成為行業的重要參考。一些企業逐漸改變了每天一早即對外報價的習慣,而將報價時間推遲到國內期貨開盤以后,期貨市場正在影響著企業傳統的定價模式。
劉化軍透露,至今共有近1400家現貨企業參與了大商所的塑料期貨交易。國內相當一批化工企業逐步構建期現貨結合的風險控制體系,并成功利用期貨市場避險,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未來將得到了進一步發揮。
劉化軍說,截至10月底,塑料合約(LLDPE)成交量為920萬手,同比增長21%,成交額4.85萬億元,同比增長33.6%,在中國全部23個商品期貨品種中,LLDPE的市場成交量、成交額均列第10位。數據還顯示,塑料合約(LLDPE)和PVC合計成交量占大商所全所市場的17%,成交額占18%。其中LLDPE的成交量為920萬手,同比增長21%,成交額4.85萬億元,同比增長33.6%,在中國全部23個商品期貨品種中,LLDPE的市場成交量、額均列第10位。
引人關注的是,自2006年以來,大商所發展進入快車道。2007年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貨在大商所上市,改變了大商所過去單一農產品的市場格局,從2006年至2009年其市場成交量由2.41億手增長至8.34億手,成交額由5.22萬億元增長至37.64萬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9年在全球交易所期貨期權交易量排名中,大商所位列第11名,是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貨市場和第二大農產品期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