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全球輪胎75強排行榜按照企業2009年與輪胎制造業務相關的銷售收入進行排名。排名前三的仍是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但這三家企業的銷售收入較2008年均有兩位數的下降。其中,普利司通下降了18%,降至208億美元;米其林下降了10%,降至196億美元;固特異下降了14.5%,降至156億美元。接下來的第4位至第9位依次為德國大陸、意大利倍耐力、日本住友、日本橫濱橡膠、韓國輪胎、美國庫珀輪胎等公司。
今年排行榜中的前9強與去年相同,榜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企業——中國臺灣的正新國際首次入圍10強,該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7.1%,升至27.23億美元。第11位到第20位變化較大。中國杭州中策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達23.59億美元,居第11位,這是中國大陸公司排名最好成績。傳統前10強東洋輪胎及錦湖輪胎被擠到第12位和第13位。世界20億美元俱樂部共有13家企業,中國有正新橡膠、杭州中策兩家入圍。10億美元俱樂部共有19家,中國的三角集團、佳通輪胎、山東玲瓏加入其中。
新進入75強的企業有:中國的朝陽浪馬(第57位)和北京首創公司(第64位)、泰國Inoue橡膠及印度的Ralson公司。被擠出75強的企業有:美國的Denman輪胎公司、烏克蘭的JSC Dneproshina 公司、中國的山東中策公司及厄瓜多爾的Cia. Ecuatoriana公司。世界輪胎75強中中國大陸企業有22家,中國臺灣企業有5家,印度10家,美國5家,日本4家,俄羅斯4家,韓國3家,意大利2家,印尼2家,伊朗2家,泰國2家,土耳其2家,法國、德國、芬蘭、白俄羅斯、捷克、瑞典、斯里蘭卡、阿根廷、馬來西亞、越南、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各有1家。
以今年的世界輪胎75強榜單計,2009年全球輪胎行業總體負增長幅度達9.6%,這是該行業新世紀以來的首次負增長,75強中超過半數企業為負增長,前10強中只有韓泰輪胎和正新國際實現正增長,而去年的75強中只有10家企業為負增長。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三家公司的合計銷售額達557.5億美元,占全球輪胎銷售總額的44.1%強,比上年下降了2.2個百分點;前10強企業輪胎銷售額為968.7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67. 7%,比上年下降了1.5個百分比。由此可見,輪胎行業集中度相對上年明顯下降。
75強中共有9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增長率達20%以上,全部為中國及印度輪胎企業,說明2009年世界輪胎工業發展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印度兩個市場;增長速度達50%以上的有3家,分別為青島賽輪(95.1%)、阿波羅(58.6%)及山東盛泰(58.6%);負增長10%以上的有21家企業,其中負增長最大的3家企業分別為俄羅斯的Amtel集團(-52.7%)、美國的銀河國際輪胎公司(-45.7%)及俄羅斯的Sibur-Russkle Shiny(-42.2%)。
中國輪胎企業的表現越來越搶眼。75強中中國大陸上榜企業由上年的19家上升到22家,再加上5家中國臺灣企業,中國企業在75強中占據27個席位,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讓人刮目相看。在75強中有13家外企在中國建設有獨資或合資企業,為銷售收入增長作出較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