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甲醇產能和進口甲醇量保持持續增長態勢。2009年中國甲醇產能為2628萬噸,2010年預計將增長至3086萬噸,而2011年我國計劃新投產甲醇裝置約802萬噸,屆時總產能將逼近4000萬噸。同時近些年來,國外進口低價甲醇大量沖擊國內市場,2009年中國進口甲醇527.78萬噸,導致中國甲醇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2009年一季度全國甲醇產能利用率僅30%左右,下降到近幾年來的最低點。自2009年6月24日甲醇反傾銷立案后,甲醇進口量逐漸減少,2010年1~9月份進口量378.03萬噸,同比下降15.1%。全年預計累計進口497萬噸,進口甲醇將占到消費總量的24%。
然而,國內消費量的增長速度遠未跟上甲醇產能和進口量的增長速度。近年來,中國甲醇產能一直處于過剩狀態,2006~2010年中國甲醇產能平均利用率在51%左右。目前中國甲醇主要下游產品有甲醛、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醋酸、甲醇汽油、二甲基甲酰胺等,其中甲醛占總消費33%,是國內甲醇最大的應用領域;二甲醚占總消費21%;甲基叔丁基醚占總消費15%;甲醇燃料占總消費16%。
國內甲醇供求的不平衡導致企業開工率低于正常水平,國產甲醇市場占有率下降,同時國產甲醇價格受到壓制。2010年甲醇的價格雖然同比有所提高,前8個月的平均出廠價格約為2220元/噸,但受到進口甲醇價格的壓制,遠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價格,同時進口甲醇價格一直在下滑,第三季度平價進口價格247美元/噸,比國內甲醇的成本價還低,嚴重壓制了國內甲醇價格的上漲。積極進行甲醇下游產品的開發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成為國內甲醇企業解決目前內憂外患的重要關注點。
與會專家提出,各甲醇生產企業可采取自主發展下游產業鏈發展、上下游企業雙贏發展和整合下游企業等多種模式,解決甲醇市場上下游結構失調問題。同時應進一步拓展甲醇產業鏈,比如積極發展吡啶、多聚甲醛、烏洛托品、MDI等甲醛下游產品;拓展二甲醚在陶瓷、玻璃、鍋爐燃料、食品加工等領域的應用;積極發展M85和M15甲醇汽油;進一步開發甲醇制烯烴技術及其應用等。
另外,各甲醇企業應加強交流,建立重點企業生產、貿易及下游企業溝通機制;推進生產、貿易及物流企業的合作,形成大型甲醇貿易集團,引導甲醇貿易流向,真正以結構調整為契機優化甲醇生產及消費布局,提高中國甲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