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中國兩大電力生產商均計劃本月將旗下風電業務在香港上市,希望在香港股市大跌之際,也能夠引起投資者的興趣。
中國最大的電力生產商——中國華能集團公司(Huaneng Group),正計劃將旗下的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Huaneng Renewables)上市,以籌集至多13億美元的資金,并打算本周進行定價。中國大唐集團公司(China Datang)則希望為旗下可再生能源業務——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hina Datang Corp Renewable Power)融資8.79億美元,目前正進行投資者路演。兩家公司都設有超額配售選擇權,可以將招股規模擴大15%。
兩則新聞突顯出受政府扶持的中國風電行業的信心十足。過去一年來,中國已有多家風力企業進行了IPO。
中國風電市場的增長速度位居全球之首,平均每小時建造一臺風力渦輪機。未來10年,得益于政府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政策,中國風力發電能力將增長5倍。大唐已從基石投資者處募得2.5億美元資金,這些投資者包括許多大型國有企業,如中國鋁業公司(Chalco)、國家電網(State Grid)、大型鋼鐵公司鞍鋼,以及運營三峽地區大壩的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China Yangtze Power)。
華能的基石投資者則包括國家電網、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以及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Temasek)等,總計承諾認購至少1.4億美元的股票。
中國風力企業一直渴望利用資本市場,過去一年來有五六起IPO,各家公司既尋求從中融資,也希望借此提高各自在國際上的地位。
它們的這種努力,與歐洲可再生能源公司在IPO上的窘境形成了鮮明對比,例如,意大利電力公司Enel旗下綠色能源業務在今年10月份的IPO中,融資規模不到目標額的一半。
由于此前一些IPO表現不盡人意,機構投資者仍對該行業持謹慎態度。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情況,和世界其它地區迥然不同。根據咨詢機構安永(Ernst & Young)的一份報告,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僅在風能領域就投資了100億美元左右,約占全球總投資額(205億美元)的一半。
但分析師警告稱,這些年輕的企業今后將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風力渦輪機制造商的境況將尤為艱難。北京正醞釀出臺一項法規,將全國渦輪機生產商的數量減少一半,以削減供應。供過于求已成為該行業一大問題,由于競爭激烈,生產商往往以成本價、甚至虧本銷售渦輪機。
業內高管表示,中國風力項目是按每兆瓦裝機能力的成本——而不是項目壽命期內的每兆瓦成本來計算的,這是渦輪機制造商相互低價競爭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此,渦輪機制造商在IPO中表現不佳:明陽風電(Mingyang)今年10月在紐約掛牌后,股價一路下挫。渦輪機產量約占全國五分之一的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injiang Goldwind),不得不將IPO時間從6月份推遲至9月份,并縮減了融資規模。
風電運營商的狀況較好,主要得益于政府制定的優惠稅則。中國最大的風電運營商——龍源電力(Longyuan)于去年12月上市,得到了踴躍認購,目前其市盈率逼近20倍。
華能和大唐希望達到類似的估值水平。“中國風電場運營商受益于渦輪機價格的不斷下滑,因此和渦輪機制造商比起來,它們相對更有吸引力。”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查爾斯•永茨(Charles Yonts)表示。
風電運營商和渦輪機生產商面臨的一大問題,是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的未來走向,這項總額27億美元的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各項清潔能源計劃。
該機制可能于2012年之后到期,而未來能否建立“碳價格”尚不得而知,更遑論價格幾何。
CHEM23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