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一系列推動產業和市場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盧希昨日表示,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已經基本完成,未來國家將投入大量資金扶持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領域。
新能源汽車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盧希是在“2010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論壇——新能源汽車產業主題論壇”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說,在《規劃》中,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將更加清晰和具體,更重要的是,未來國家將投入大量的資金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核心技術領域。
他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剛剛起步,核心技術有待突破,產業鏈有待完善,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幾年,為推動市場發展,國家還將繼續保持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相關補貼政策,同時,加強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推進產業升級發展,國家將逐步落實并加大資金投入,扶持電動控制、電池、電機等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
為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步伐,按照市場帶動產業發展的原則,今年6月工信部會同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同時,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配套扶持政策。
“可以預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盧希說,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中國產業升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普及也將成為我國完成“十二五”甚至“十三五”“十四五”節能減排任務的重要支撐。
產業鏈上下游都應政策扶持
盡管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驅動很強,但市場驅動比較薄弱,真正在馬路上跑的電動車很少。與會專家認為,電動車的發展存在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便是電池。
對此,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季恒寬建議,我國應以純電動車為主導方向,以電池為核心技術,走輕量化、標準化、節能化之路。其中,動力電池是關鍵,發展大容量、系列化、固態的高可靠電池是主攻方向。同時,應創新電動車運營模式,實施電池租賃運營和全壽命周期管理,加快電動車市場的形成。另外,應由國家組織制訂電動車綜合標準。
雖然我國的整車企業很多,但專業的零部件企業尤其是汽車電子零部件企業的實力和規模與國外企業比相對較小,而在半導體的設計和制造方面進入汽車電子的國內企業基本是空白。對此,清華大學汽車電子研究所副所長李建秋擔憂,在新能源汽車的控制領域會重現傳統企業的規律。他認為,新能源汽車有自主品牌,在電機、電池、電控、零部件方面也要有自己的品牌。為此,國家應該從產業鏈的上下游都給予相應的扶持,特別是在半導體芯片設計和制造領域需要國家專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