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柴油荒之后,為保證能源安全而實行的石油壟斷再次遭到眾多民營石油企業抨擊,他們呼吁國家放開原油進口權,打破石油壟斷,建立多元化市場格局。
Chem234.com
11月26日,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張躍在北京表示,石油壟斷弊病甚多。
他認為,長遠來看我國用油量是世界第二,但是煉油能力卻占到世界煉油能力的百分之十幾。
由于沒有原油進口權,我國民營企業的煉油能力與產量相差巨大,張躍表示,我國民營煉油廠有60多家,一年的煉油能力在1億噸左右,可是實際煉油量在5000萬噸左右。張躍透露,像精細化工這樣的技術,我國落后于亞洲地區的日韓,亦落后于臺灣地區的整體技術。“由于石油行業壟斷,造成我國民企失去了很多發展的機會”。
短期來看,他認為現階段柴油荒是國內主要石油集團對柴油消費市場估計不足,他給出的數據是,1-10月石油消費量同比增長10%左右,但1-10月份我國成品油出口2290萬噸,同比增長19.8%,其中9月份出口290萬噸,10月出口188萬噸。
“在國內需求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國內出口仍在大幅增長,這就反映出目前僅靠幾家國有石油公司做進出口,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變化上肯定是滯后的”。
對此張躍提出三點建議。首先, 培育多元化石油市場,盡快制定新36條的實施細則,建立公平市場準入制度,建立以三大石油公司為主體,民營外資共同參與的市場格局。
其次,逐步放開對非國營石油企業的進口控制。在兩大公司大量進口原油的同時,給予地方煉廠原油進口權或使用權(可暫時先使用非國營貿易配額),并應逐漸增加這些企業的原油進口數量。準許非國營進口配額的原油在市場上自由流通,使地方煉廠具有平等的地位。
再之,搭建可交易的石油平臺,獲得世界石油市場定價的話語權。
Chem23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