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10月20~24日在南寧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共收集到2000余個招商引資項目,博覽會期間舉行了46場投資推介活動,共簽訂國內外合作項目156個,總投資額674.46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合作項目135個,總投資額66.9億美元;中國與東盟10國在博覽會上簽約的合作項目58個,總投資額22.63億美元。在簽約和意向項目中,中國與東盟合作的“走出去”項目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擴大,主要集中在資源開發、能源合作等與石油和化工相關的領域。
此前,前六屆博覽會共簽訂投資合作項目2067個,其中國際合作項目841個,投資總額350.6億美元,項目合作主要集中在農業、資源開發、制造業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涉及化肥、油氣、生物能源、橡膠、淀粉、磷酸及制品、化工機械及設備等眾多產品門類。
此前,前六屆博覽會共簽訂投資合作項目2067個,其中國際合作項目841個,投資總額350.6億美元,項目合作主要集中在農業、資源開發、制造業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涉及化肥、油氣、生物能源、橡膠、淀粉、磷酸及制品、化工機械及設備等眾多產品門類。
而本屆博覽會,前來參會的東盟國家代表團都帶來了一些“雙向”項目,希望能夠與中國企業實現對接。比如,從越南南部出口橡膠等產品到中國,而從中國轉移化肥生產線及生產技術等到越南。東盟是世界上天然橡膠的最主要產區,東盟所擁有的礦產品、塑料原料、橡膠原料、化學原料、棕櫚油等資源是中國大量需要的;而國內紡織化纖、塑料制品、磷酸及制品、焦炭等產品及技術,又被許多東盟國家所青睞。因此,我國與東盟化工行業的互惠合作,有著廣闊的前景。
此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自今年1月1日啟動之后,根據貨物貿易協議,中國—東盟之間約7000種商品開始享受零關稅。其中,中國對東盟平均關稅從9.8%降到0.1%,東盟6個老成員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從12.8%降至0.6%。關稅的下降促進了我國與東盟國家良性互動,也成為這一地區眾多化工企業在后危機時代開辟新商機的一個主陣地。許多參加博覽會的中國企業表示,可以借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更多地到東盟開拓業務,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統計顯示,近1年來,在中國出口東盟的13大類產品中,化工產品出口額位居第五位,東盟化工產品出口中國也增長迅速,化工產品貿易已成為東盟獲得中國—東盟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從總體趨勢來看,中國與東盟化工產品貿易數額及品種都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據記者了解,以中國—東盟博覽會為平臺,以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為契機,越來越多的能源化工企業已由躍躍欲試轉為實際行動,通過優勢互補和產業對接,雙方在進出口貿易和項目投資領域的合作前景正一步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