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開工建設公司首條物理回收專用生產線
· 同時改造升級泰國現有生產設施
圖:科思創在上海開工建設其首條專用于聚碳酸酯回收再生材料共混生產的物理回收(MCR)生產線:(左起)施耐德電氣全球供應鏈全球采購戰略副總裁王強, 華人運通高合汽車車身內外飾總監楊國培,科思創工程塑料事業部全球總裁王麗,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總經理陳耘博士,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中心實驗室高級經理胡仁其
通過分類、研磨、再造粒和共混等物理工藝回收再利用塑料廢棄物是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路徑之一。今天,科思創宣布在上海一體化基地開工建設其首條專用于聚碳酸酯回收再生材料共混生產的物理回收(MCR)生產線,旨在滿足市場對消費后回收再生(PCR)產品等更可持續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主要覆蓋電子電氣、汽車和消費品等應用領域。
該生產線投資額超過2700萬歐元,計劃于2023年投入運營,每年可生產超過2.5萬噸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質聚碳酸酯及合金。公司計劃到2026年,將在亞太地區的回收再生聚碳酸酯供應能力提升至超過6萬噸/年。
“該MCR生產線是我們在踐行循環經濟承諾和實現2035年氣候中性目標道路上邁出的振奮人心的又一步。”科思創首席商業官蘇智雅(Sucheta Govil)表示,“回收利用塑料廢棄物對循環經濟至關重要,可有效應對全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我們將通過繼續投資不斷擴大和提升回收再生塑料的生產能力,引領行業生產含更高回收成分的材料。”
科思創工程塑料事業部全球總裁王麗在開工儀式上表示:“為了滿足下游客戶對更可持續和更具循環性的解決方案快速增長的需求,我們將繼續加大投資擴大生產能力。該MCR生產線是我們為此不懈努力的最新例證,表明了我們致力于在亞太,尤其是中國推動向更可持續產品轉型的決心。”
改造升級泰國共混工廠,服務東南亞市場
科思創還將改造升級其位于泰國瑪塔府基地的共混生產線,使其具備生產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的能力。該改造計劃將于2022年底完成,從而繼續滿足東南亞市場各行業對PCR聚碳酸酯產品的需求。根據目前預測,到2030年,PCR產品將占據該生產線10%的年產量。
科思創工程塑料事業部全球生產運營負責人Nicolas Stoeckel博士表示:“在中國和泰國的投資項目不僅僅為了擴大產能,更重要的是提升生產回收成分更高且品質更穩定的產品的能力。亞洲是領先的PCR聚碳酸酯生產地,這些項目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位于上海和泰國瑪塔府的這兩條生產線將大幅提高科思創PCR聚碳酸酯規格模克隆和拜本蘭的產量,這些產品含有高達75%的回收成分,可減少最多50%的碳足跡,并同時滿足產品性能和歐盟生態標簽的要求。
關于科思創:
科思創是全球領先的高品質聚合物及其組分的生產商之一。依托創新的產品、工藝和方法,公司在眾多領域幫助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生活品質。科思創在全球范圍為交通出行、建筑和生活起居以及電子電氣等重要行業的客戶提供服務。此外,科思創聚合物還應用于運動休閑、化妝品和醫療健康等領域,以及化工行業本身。
公司致力于實現全面循環,目標于2035 年實現氣候中性(范圍 1 和 2)。2021 財年,科思創銷售額達到約159 億歐元。截至2021年底,科思創在全球擁有50個生產基地,約17900名員工(按全職員工計算)。
Tags:科思創 亞太 加大 投資 更可 持續 聚碳酸酯 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