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公布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和路線圖。
浙江省能源消費以化石能源為主,碳匯資源增量空間有限。
實施意見提到,節能增效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最直接、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到2030年浙江重點能耗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水平,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基本建立,構建出高質量的低碳工業體系。
同時,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以數字化改革推進雙碳系統性變革落地見效。
據了解,浙江省內工業企業特別是涉及高能耗行業的企業對比表示認可,并已展開積極行動,利用先進技術提質增效,節能降耗。
“十四五”“十五五”工業中高速增長
碳排放將達峰值
浙江省的能源供應以化石能源為主,數據顯示,2010年浙江省工業領域消耗0.99億噸標煤,2019年1.42億噸標煤,年均增長4.1%。其中“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5.1%,“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2.8%。
從碳排放總量方面的數據來看,浙江省工業領域碳排放總量從2010年的2.44億噸上升到 2019年的2.79億噸,年均增長1.5%,其中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2.1%,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0.7%。
專家表示,“十四五”、“十五五”期間省工業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在碳達峰背景下,碳排放將會達到峰值,但工業能源消耗仍會保持持續增長。全省的雙碳任務依然道阻且長。
查看2019年全省紡織、造紙、石化、化工、化纖、建材、鋼鐵七大高碳行業的數據,發現規上企業碳排放總量為1.63億噸,占全部規上工業碳排放量(2.21億噸)的73.7%;萬元增加值碳排放為3.69噸,是規上工業平均水平1.49噸的2.5倍。
對此,專家的意見是實現工業碳達峰的重點是控制好七大高碳行業的碳排放。
浙江企業積極行動
科技降碳走在前頭
熱電作為重點高能耗行業,從全球范圍來看,我國是最大的熱電生產和消費國,熱電產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我國總排放量的42%。
浙江省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熱電企業百余家,2020年消耗原煤超4000萬噸,占全省煤炭消費量的30.5%。
雙碳背景下,勇于創新的浙江企業率先行動,借力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成熟技術,致力于熱電行業從傳統方式向智能化運行轉型升級,提高單位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
2021年,浙江省熱電行業標桿企業——海寧大都市熱電、安吉臨港熱電、金華寧能熱電、榭北熱電、寧波杭州灣眾茂熱電等,以及省內重點企業桐昆集團、榮晟紙業等,先后與全應科技達成深度合作,以全應熱電云節能示范項目建設為契機,部署熱電生產智能化轉型升級。
浙江熱電行業攜手全應科技探索節能增效新路徑的實踐得到了浙江省和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021年7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評督司司長王青云在海寧調研時,對海寧大都市搭建全應熱電云平臺表示高度肯定。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其官網發文表示,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關鍵,海寧熱電企業結合行業發展實際,不斷嘗試運用最新科技提升煤炭使用效率。
海寧大都市熱電是浙江首家與全應科技合作,利用創新技術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經測算,全應熱電云投入使用后,企業原煤綜合利用效率提升2.34%,每年可節省原煤5000余噸,相當于減少10000噸二氧化碳排放。
全應熱電云系統,通過采集歷史數據、深度自我學習和訓練,實時采集數據,根據外界負荷變化的提前預測和各機組在不同工況下的不同效率,對機組進行動態更優生產控制的提示和預警,以實現總體運行效率的提升。
全應科技的這套智能化解決方案在浙江區域的高能耗行業引發熱議,繼海寧大都市熱電之后,更多的先進企業跟進和合作,落實實施意見中提到的堅持優化煤炭利用方式、完善和創新超低排放技術的要求,為浙江的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更多的企業實踐,確保雙碳變革在浙江的落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