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10月19日電--發展目標
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
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吸納、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
再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涉及行業**
1. 節能環保產業:
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產業化水平.示范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
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2.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加快建設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的研發和示范應用.
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件服務、網絡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3. 生物產業:
大力發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
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制造關鍵技術開發、示范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4.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
積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托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