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南京市民吃小龍蝦中毒事件引起廣泛關注,記者暗訪發現攤販用小龍蝦洗龍蝦。
洗蝦粉的學名叫做草酸。草酸是一種化工原料,有漂白還原的功效,但是有一定的毒性。有南京市民反映,有經營者在小龍蝦加工和銷售的過程中有使用洗蝦粉(其大部分成分為草酸)的行為。對此,相關部門回應,來自南京市餐飲商會的信息顯示,全市正規的、較大規模的餐飲單位和銷售市場沒有發現此種行為。相關部門承認大飯店沒有,但并沒有承認小餐館沒有。那么只要有,其危害性就不可忽視。
筆者從事表面處理工作多年,知道有關“草酸有毒”的警告性文字的含義,于是想方設法用別的化學試劑來替代它,以避免草酸危及操作者的健康。在工業生產中,尚且要“盡可能地不用草酸”,那對于吃進人們肚子里的食品,就更不應該有草酸的影子了。
可讓人感到郁悶的是,草酸作為洗蝦粉,用來“美化”一些水產品的,這樣的事情早就見諸報端了,然而,草酸的“使用市場”似沒呈縮小之態呀。草酸絕對不會“脫胎換骨”成了無毒之品的,那真正的原因呢?
南京發生19例疑似食用小龍蝦致病病例,病因未明。但是,草酸的“參與”這一點,還是值得引起大家密切注意的。查病因重要,查洗蝦粉更重要,當年上海洗蝦粉事件曾造成很大的壞影響,前車之鑒不可不鑒。
不光是草酸,其他一些化工原料的“使用領域”,擴大到了食品加工的行業,也不能因“熟視無睹”而任其如入無人之境。否則,今日是“吃小龍蝦中毒”,明天呢,監管還是顯得不到位,恐怕又會來個吃大龍蝦中毒什么的了。
中華化工網新聞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