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后,氯化銨價格大幅走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出口因素拉動。一是直接出口,由于去年氯化銨出口實行零關稅,出口量大增,氯化銨出口總量近60萬噸,創歷史最高紀錄。二是間接出口,去年下半年后,氮磷二元肥出口異常火暴,每月出口量均在38萬噸以上,8、10、11三個月更是超過60萬噸,全年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396萬噸,相當于間接出口氯化銨150萬噸以上。
然而,今年由于肥料用氯化銨及氮磷二元肥出口均大幅提高關稅,這兩方面的出口均大幅降低。據海關數據,1至7月我國累計出口肥料用氯化銨16.3萬噸,同比下降43.65%。雖然非肥料用氯化銨今年繼續實行零關稅,出口量增長較快,但由于其絕對出口量小,對整體氯化銨出口影響不大。氮磷二元肥1至7月累計出口50.5萬噸,同比下降59.55%。
氯化銨出口量的大幅下降,將增加國內氯化銨市場的供給量。但反觀國內市場,復合肥廠家需求力度正在減弱。在我國,氯化銨主要用于生產復合肥,直接被農民施用的量很少。7月份以后,復合肥市場走勢低迷,復合肥企業整體開工率不高,特別是小型復合肥廠家,大多停車檢修或低負荷生產,造成對氯化銨的需求欠佳。
此外,尿素價格大幅下跌,也帶動氯化銨價格下行。5月中下旬后,由于受到國際尿素價格大幅下跌、國內需求減弱等多種因素影響,國內尿素價格大幅走低,龍頭市場山東尿素出廠噸價跌破2000元大關,較5月初下跌幅度超過400元。
在出口、內需均不給力的形勢下,氯化銨產量卻在增加。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純堿產量1400萬噸,同比增長6.4%,氯化銨系純堿副產品,據此推算,上半年全國氯化銨產量在600萬噸左右,創歷史同期新高。下半年還有江蘇實聯化工年產100萬噸氯化銨等新裝置將投產,再加之現在煤電及天然氣供應充足,氯化銨產量預計將進一步增加。
因此,氯化銨的需求雖然將隨著冬小麥用肥旺季的到來將有所好轉,但難以出現去年的火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