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最新數據顯示,今明兩年將有超過200萬噸/年的己內酰胺項目投產,其中80%集中在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同時,歐洲地區一些老裝置將陸續關停。一增一減之間,亞洲地區己內酰胺的進口依存度有望大大下降,歐洲等傳統出口地區將受到較大影響,全球己內酰胺貿易格局即將大改變。
據統計,2011年世界己內酰胺的總消費量約為406.0萬噸,同期己內酰胺總生產能力約491.0萬噸,其中亞洲約占總產能的38.1%。消費主要集中在亞洲、北美和西歐地區,其中亞洲地區消費量約占總消費量的63.2%。亞洲是世界最大的己內酰胺消費地和最大的己內酰胺凈進口地區。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己內酰胺進口量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二。截至2011年底,中國己內酰胺總產能達到58.5萬噸/年,自給率上升至40%以上,但供應缺口依然較大,己內酰胺進口量接近65萬噸,預計今年進口量將突破80萬噸。
英國泰克榮全球化學有限公司董事長查爾斯稱,進入2012年后,己內酰胺擴產速度明顯加快。其中,今年全球己內酰胺新增產能近80%都集中在中國。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已有一大批己內酰胺裝置密集地投產或擴產。3月,山東海力化工有限公司一期產能10萬噸/年的己內酰胺裝置建成投產;4月,浙江巨化集團公司完成擴能,己內酰胺總產能翻倍至5萬噸/年;5月底和7月底,中石化巴陵石化與浙江恒逸集團在蕭山合資建設的年產20萬噸/年己內酰胺項目裝置A線與B線分別開車成功。到目前為止,中國己內酰胺總產能達到91.5萬噸/年。而且這種勢頭還在延續,按計劃今年中國大陸將新增己內酰胺產能62.5萬噸/年,2013年還將增加新產能90萬噸/年。今明兩年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將新增共計162.5萬噸/年己內酰胺產能。
臺灣中國石化開發公司(CPDC)是中國臺灣地區唯一的己內酰胺生產商,現有生產能力40萬噸/年,今年三季度還將在苗栗縣投產一套10萬噸/年的新產能。據統計,2011年臺灣地區進口己內酰胺近134萬噸。
亞洲緊鑼密鼓擴產的同時,東歐等傳統出口地區的裝置卻在紛紛關停。俄羅斯天然氣寡頭Gazprom旗下的石化子公司Sibur-Neftekhim7月17日宣布,計劃2013年4月關閉一個含氯的己內酰胺原料工廠;烏克蘭NF Trading公司今年5月閑置了一個位于烏克蘭的6萬噸/年己內酰胺工廠,因該工廠盈利能力不佳。
中國大陸是歐洲己內酰胺貨物的主要買家,隨著今明兩年約150萬噸/年的新產能投產,未來中國大陸的現貨進口量將大幅減少。中國臺灣地區,由于CPDC擴能使得本地供應量增加,也將減少對進口貨的依賴。
而且,亞洲地區未來市場供應可能將以合同供應為主。如為滿足合同供貨需求,CPDC公司表示近期將提高己內酰胺裝置的總體開工率。隨著本地新產能的投產,預計下游其他尼龍生產商也會向CPDC增加合同供貨購買量。
另外,對遠洋進口貨加征反傾銷稅也會影響己內酰胺的進口。從10月22日開始,中國大陸對從美國和歐洲進口的己內酰胺貨物將加征5年的反傾銷稅。事實上,2011年1月25日以來,中國大陸對原產美國和歐洲的己內酰胺貨物一直在征收4.3%~25.5%的臨時反傾銷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