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行業的浮躁之風已是不爭的事實。其具體表現為:一是拔高產能規模。不少從事甲醇汽油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都在有意無意夸大自己的技 術實力、研發投入及生產銷售規模。二是報喜不報憂。不少企業甚至業內專家,每每談及甲醇汽油時,只說其優點和好處,不提及缺點或潛在危害。三是諱疾忌醫。 一些企業和專家不僅自己不愿正視甲醇汽油客觀存在的腐蝕性、冷啟動差、油耗高等不足,也聽不得反對意見或建議,從而喪失了一次又一次改進提升的機會。四是 鮮有部門、企業或機構能靜下心來,對甲醇汽油的現狀、未來、環保節能性能、經濟性、可行性以及局部推廣或全面推廣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危害,進行系統的研究和 科學評估,給社會及民眾一個客觀公正、權威可信的報告與結論,讓廣大群眾真正全面了解甲醇汽油。
有了上述表現與心態,甲醇汽油的推廣就缺乏堅實的技術支撐和群眾基礎,只能是事倍功半。
可喜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意識到了這些不足與危害。當工信部啟動兩省一市高比例甲醇汽油車試點這一利好消息傳出后,我們看到,業內并未表現 出過分的狂熱與驚喜。不少企業和專家反而理性而冷靜地預計,即便有國家的表態和工信部的支持,作為新生事物的甲醇汽油,其推廣面臨的阻力和困難依然很大。 一些專家甚至直言,行業存在軟肋與不足,呼吁先整肅市場,再謀求發展。更有專家建議,要多聽取不同意見和建議,尤其要聽取反對甲醇汽油推廣的意見,認真研 究,通過改進工藝配方、提高產品質量和性價比令反對者“反水”。
這種理性、冷靜與包容,恰是浮躁、浮夸與急功近利的天敵,更有利于我們準確判斷甲醇汽油面臨的機遇、挑戰與困難;更有利于我們沉下心來,扎實認真地搞 好技術攻關、市場調研、推廣宣傳、規劃發展等基礎性工作;更有利于夯實甲醇汽油推廣的技術、政策、法規、標準、設施、民意與輿論基礎。這對于甲醇汽油行業 的健康發展,無疑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