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現場作業環節能否實現本質安全,是構筑企業安全屏障的最重要一環。今年以來,滄州煉化各基層單位在實踐中發揮群眾智慧,“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琢磨出許多操作性極強的好辦法、好措施,為現場直接作業環節加上一道道安全鎖。
經過了數月的籌劃、修改、整理、完善,今年8月,滄州煉化煉油一部開始在現場作業中全面推行“標準化作業卡”制,截至目前,共制作了142個標準化作業卡,幾乎囊括了該車間裝置的所有日常作業,成為現場工作的“作業通”。
煉油一部執行的標準化作業卡,分為標準作業指導卡和標準作業執行卡兩種,上面除有任務發出人、執行班組、發出時間、要求完成時間4項填寫內容外,與以往作業卡的最大區別,是特別包含了作業條件及準備工作、安全環保注意事項、操作步驟、作業完成后狀態、異常記錄及改進意見5項內容。操作員在工作前,首先要對作業條件及準備工作進行確認,嚴格按照安全環保注意事項,實現對既定工作步驟的執行。
翻開滄州煉化油品一車間當班班組的工作日記,會看到每個班組的操作記錄都有密密麻麻好幾頁,不僅當班進行的每項作業都詳細記錄,最明顯的變化,是增加了“確認人”簽字這一項。
“這樣做是便于問責,如果某項工作出現什么問題,作業人和確認人兩個責任主體一目了然,無法推諉。專門設立‘確認人’這一項,保障了現場作業的安全性和正確性。其實,確認人比直接作業者承擔的責任更大,這正是我們改進管理的主要目的。”油品一車間主任冀學峰說,“確認制”推行以來,職工一直在不折不扣地執行。
該車間現場作業安全的第二件“法寶”是“復述制”。車間內外操之間以及車間與總調度聯系工作時,都要把對方的指令或者工作反饋進行復述,就是用對講機或者電話把對方所說的話一字不差地重復一遍。如果重復無誤,作業者就開始執行命令;如果兩者話語有差別,就要重新復述,直到工作指令被正確傳達、接受。
“復述制”是專門為避免指令傳達和接受出現錯誤而采取的一項措施。在油品一車間,一旦出現報錯或聽錯罐號等看似細小的錯誤,就會引發大的事故。聽者復述的過程,也是理解接受的過程,一旦聽者沒有正確理解指令,他在復述過程中就會出現錯誤從而被及時糾正。
“兩個人同時犯一模一樣的錯誤的幾率是非常低的。復述制和確認制在作業中實用且保險系數大,我們都已養成習慣。”該車間一位操作員說。“確認制”及“復述制”的推行,為油品一車間現場作業提供了安全保障。近年來,該車間從未發生過跑、冒等責任事故。
在滄州煉化煉油三部四班作業現場,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現場不管有幾個人作業,總有1名操作員用洪亮清晰的聲音在旁邊大聲喊話,其他的操作員則邊操作邊大聲應和,這便是該車間在現場作業中推行的“核對應答制”。
核對應答制產生的靈感,來源于滄州煉化焦化裝置順控聯鎖系統的投用。該系統去年投用初始,因對各操作步驟掌握不牢,職工在工作中常出現反復思考、動作遲緩的現象,甚至因為理解偏差,產生無效的作業行為。動作的遲緩和失誤,直接導致了作業時間的延長及不安全性。班長蘇衛在反復思考之后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每次去現場干活前,專門指定一個“唱票員”,由他拿著整理成文的順控系統操作步驟在現場讀,現場人員按照他喊出的步驟開始作業。每完成一個動作后,“唱票員”都要做出檢查確認。核對應答制很快延伸到了現場機泵切換、換罐等其他作業中,操作細節越來越完善、可操作性越來越強、安全性越來越高。
“核對應答制、復述確認制、標準化作業卡……安全工作沒有止境。我們為現場作業安全加鎖,我們可以做得更多……”冀學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