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生活不可少!當中常被市民忽略的“醋”,最近竟也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山西醋產業協會副會長王建忠稱,市場上不添加任何防腐 劑、純釀的6度老陳醋不到5%,95%的山西陳醋都是勾兌醋。雖然事后數位山西專家都出面澄清稱,食醋分為釀造食醋、配制食醋兩大類,后者即一般消費者所 認為的“勾兌醋”,是安全的且國家也允許銷售,但仍有不少市民擔心地表示,市面上食醋的品種實在太多,哪些才是有“真材實料”的釀造食醋呢?
而據新快報記者了解,市場上不乏這種加入其他物質調配制成的調味品。“雞精無‘雞’、食醋無‘糧’和調和油里各種成分含量不明,在調味品行業并不鮮見。有些消費者可以通過食品外包裝一眼就看出,有些只能從價格、外觀上仔細鑒別了。”一名調味品業內人士表示。
釀造食醋 VS 配制食醋
單獨或混合使用各種含有淀粉、糖的物料或酒精,經微生物發酵釀制而成的液體調味品。
配制食醋
以釀造食醋為主體,與食用冰醋酸、食品添加劑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調配食醋。
●二者區別
配制食醋必須是含有50%以上的釀造食醋,且必須是與食用冰醋酸配制而成的。
●鑒別方法
1、購買食醋看標簽就是一個有效區分釀造食醋和配制食醋的方法:純糧釀造食醋,在產品標簽上都寫有“釀造食醋”字樣,而配制醋則必須注明是“配制食醋”,否則就是商業欺詐行為。
2、根據國家標準,釀造食醋總酸不得小于3.5度(每百毫升總酸含量為3.5克),且需符合GB18187和GB19777國家標準。因此,根據標簽上的總酸含量和是否有其中任意一個產品標準號也可以進行辨別。
3、如果添加劑中寫明“醋酸”或“冰醋酸”字樣的,只可以叫“配制食醋”,否則就是違規。
含雞雞精 VS 無雞雞精
雞精是以味精、食用鹽、雞肉/雞骨的粉末或其濃縮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鈉及其它輔料為原料制成的復合增鮮、增香的調味料,雞精中除含有谷氨酸鈉外,更含有多種氨基酸。它是既能增加人們的食欲,又能提供一定營養的家常調味品。
無雞“雞精”
個別產品基本上以食鹽、淀粉(或糊精)為主,加上香精和色素調香調色,做出雞精的性狀和味道。
●二者區別:
由于雞精調味料中的味精、增鮮劑和雞的蛋白質含有氮,所以如果檢測出總氮含量很低甚至接近零,那就意味著不含雞的成分。
●鑒別方法
1、配料表中有“雞肉”、“雞蛋”等真材實料。
2、因國內雞精生產企業有30%—40%為中大型知名企業,因此市面上有70%—80%的雞精是可做到有“雞”的,市民選擇知名產品一般都可放心。
3、將雞精放在玻璃杯中,加入開水,過一會,溶液變清淡,杯底沉淀物較多的為假冒或劣質的雞精;真正的雞精溶液則會保持較濃的狀態,沉淀物較少。
植物調和油
VS
香精調和油
植物調和油
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配制成的食用油。調和油一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主要原料,還可配有精煉過的米糠油、玉米胚油、油茶籽油、紅花籽油、小麥胚油等特種油酯。
“香精”調和油
一些花生調和油、茶籽調和油,其中純花生油和純茶籽油的比例不到5%,其余都是用棕櫚油等價格比較低的油種勾兌而成,有些甚至連花生油和茶籽油都沒有,僅用香精產生特殊花生香味等。
●二者區別:
真正好的食用植物調和油是采用幾種優質食用油作為原料,且若標明的是“花生調和油”、“橄欖調和油”等,當中花生油、橄欖油都會占相當比例,而若是偽劣 的植物調和油不但主要原料的分量很少,有些甚至只有劣質食用油,完全不含它標注的、優質高價的“花生油”“橄欖油”等主要食用油原料。
●鑒別方法:
1、由于使用植物調和油到目前為止仍無國家標準,因此是否純正調和油,以及調和油中各種類植物油的含量暫無法從外包裝直接判斷。
2、看是否含棕櫚油。有業內專家表示,消費者在購買調和油時,若看到配料標簽里有棕櫚油,就可基本判定此調和油中使用的是成本非常低的油作為原料。
3、看油是否均勻通透。如果不是,那就是用質量很差的垃圾油調制而成的。
4、看價格是否比豆油便宜。豆油已經是除了棕櫚油以外價格最低的食用油了,如果某種調和油價格比豆油還低,說明肯定摻雜了其他低價的劣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