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6月29日,環保部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規劃》提出,污染防治技術的研究重點從末端治理向全防全控轉變,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起基于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全防全控的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和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圍繞約束性指標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控源減排共性和關鍵技術。
針對區域大氣污染防治、流域水環境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重金屬污染防治、污染土壤修復、應對氣候變化、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防治等環境保護熱點、難點問題,《規劃》明確了12個領域的主要任務。
水污染防治方面,基本建立流域水污染治理技術和水環境管理技術體系,支撐重點流域示范區水質明顯改善。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火電廠脫硝催化劑生產技術、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惡臭氣體典型污染源控制技術及其相應的工藝與設備,并開展重金屬和二口惡英等有毒空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研究。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化學品管理方面,研究化學品風險管理、無害化管理基本技術方法和相應的政策制度;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化學品及化學農藥環境風險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研究新化學物質生態危害測試、預測評估和化學品暴露評價技術等。
綠色經濟、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方面,開展稀土、化工、建材等行業清潔生產關鍵工藝術研發與示范。
全球環境問題研究方面,研究我國典型區域POPs來源、污染濃度、污染特征、遷移規律、削減與控制技術,以及生態風險評價和預警技術;研究典型行業汞污染來源、特征、遷移規律、控制技術,研究重點行業汞污染排放削減政策,含汞產品替代技術。
為更好地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十二五”我國將新建石化、農藥等重點行業的污染控制類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以及固體廢物資源化和污染控制、危險廢物全過程控制、化學品環境行為模擬等方向的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為完成《規劃》重點任務和加強環境科技支撐能力建設,預計國家需要投入經費約220億元,其中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化學品管理領域投入估算分別為50億元、30億元和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