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星期五報導,中國南車集團聲稱京滬高鐵“CRH380A”完全是中國國產技術。日本川崎重工生產的列車技術行車時速在200-250公里,時速300公里。但是日本方面對此表示異議。
日本民間智庫瑞穗綜合研究所亞洲調查部中國室首席主任研究員鈴木貴元接受采訪時指出,日本川崎重工以技術轉讓形式對華提供的技術,營業時速可達275公里,設計速度是300公里,不是中方所說的200-250公里。
他說:“日本轉讓的技術稍加改良很容易達到時速350公里。估計中國也確實進行了技術開發,不過中國高鐵基本上是照搬川崎重工技術,特別是車輛外型完全是Made in Japan 。”
南車集團已經著手在美國、日本、歐洲以及俄羅斯、巴西等5個國家與地區申請京滬高鐵的列車組裝等21項技術專利。其中8個項目已經在中國國內通過預備審查。
日本川崎重工從2004年起參與中國高速鐵路項目,05年與中國的南車集團聯合組建車輛設計合資公司,以技術轉讓形式提供了技術。不過,川崎重工并沒有在美國等國申請海外專利。
鈴木首席主任研究員分析,申請海外專利需要公開所有技術,存在技術泄漏的風險。為此川崎重工選擇了技術轉讓。他指出,技術轉讓是以不泄漏轉讓技術為前提,中國申請專利顯然違背約定有損相互信任,也直接關系到中國的信譽。
針對中國申請海外專利動向,日本媒體作出敏感反應,認為中國一旦成功獲得專利,將對日本向海外推銷高速鐵路技術構成威脅,降低日本的國際競爭力。
有媒體建議,日本應該采取措施阻止中國申請專利。川崎重工也可以付諸法律,要求各國法院取消中國獲得的專利。但是當事一方川崎重工以及日本政府對此保持靜觀。
鈴木首席主任研究員分析,實際上日中雙方都不想把事情搞僵。
他說:“日本需要考慮今后與中國的經濟關系,中國也要防備一旦專利申請失敗,給人留下侵害日本知識產權的印象,有損中國形象。”
日本有媒體呼吁日本政府與企業聯手應對避免知識產權遭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