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開始準備了嗎?”時下,這已經成為在福建的臺商之間一句問候語。今年6月,海峽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和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IPR)的換文程序,9月12日,兩項協議正式生效,這標志著兩岸已進入ECFA時代。
9月17日,臺灣企業家楊萬里剛下飛機就馬上與廈門建田漆業公司總裁莊建輝會面。廈門建田漆業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綠色環保建筑涂料和工業用漆等系列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就在幾個月前,楊萬里剛剛接觸過建田漆業,此次來廈門就是專程尋求與建田漆業的合作。
ECFA生效后,兩岸企業家都在積極尋求商機。不僅僅是臺商在關注海西的發展,大陸企業也同樣將目光投向了臺灣。“雖然我們的漆料在廈門小有名氣,但我更看好兩岸合作的前景。”簽下意向書后,廈門建田漆業總裁莊建輝躊躇滿志地表示。
“石獅企業從臺灣進口的原材料總量每年都在增長。今年以來,石獅從臺灣進口原材料的總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5成。ECFA生效,意味著從明年起貨物通關將實施降稅,生產成本也會大幅下降。”主營塑料袋、塑料地膜及塑料制品的福建石獅萬年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垂圭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按照協議,ECFA早收清單(指雙方認為在協定簽署后,可以率先降稅的部分產品和彼此開放的部分服務業的領域)將于明年1月1日起付諸實施,屆時列入清單的800多項產品將逐步開始降稅。其中大陸對臺降稅產品達539項,涵蓋了石化、機械電子等島內的10類工業產品,臺灣方面也將對大陸的267項產品實施降稅。
這將對兩岸合作產生極大影響。記者從廈門市貿發局了解到,以2009年廈門與臺灣貿易往來的情況為例,廈門進口臺灣商品涉及降稅的共有393項,涉及金額4.3億美元,占同期廈門進口臺灣商品總額的12.6%。而廈門對臺出口的降稅商品也有74項,涉及金額0.44億美元。廈門900家企業將首先受益。
種種跡象表明,ECFA生效后,對臺灣經濟的刺激和拉動效應開始顯現。據島內有關部門測算,臺灣從ECFA獲得的整體經濟效益包括:GDP增長1.65%~1.72%,就業人數增加約26萬。早收清單將使臺灣獲得總降稅利益近300億元新臺幣。
記者了解到,兩岸經濟的良性互動,為兩岸化企的積極合作提供了絕佳的平臺。9月10日,在廈門舉行的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對接會上,臺灣上市企業萊特生物醫藥集團總裁江滄炫表示,ECFA簽訂后,廈門與臺灣企業的交流將更加便利,更有利于臺灣企業落戶大陸發展。同樣,也為大陸企業今后打開臺灣市場創造了條件。
“ECFA生效以后,廠商的成本會大幅下降。今后,臺商將加大在石獅的投資力度。”泉州臺商協會石獅聯誼會秘書長李武林認為。受ECFA簽署的利好消息刺激,僅半個月的時間,泉州臺商創業基地就接待了3個臺商考察團。臺灣也因此更加受到了國際市場的關注。據報道,臺灣有關部門在簽署ECFA后的第一場招商活動中,就引來了來自美國、日本等27家國際廠商簽下投資意向書,涉及化學、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等產業的投資共32億美元。
“兩岸合作進入ECFA時代后,將增加臺資進入大陸的數量,也將推動大陸企業進軍臺灣地區,從單方引進臺資向兩岸地區雙向投資的轉變是大勢所趨。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中,兩岸投資、貿易障礙逐漸消除,有利于資源整合,把各自優勢結合起來,謀取兩岸整體利益。”福建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陳萍對記者說。目前,泉州市直屬國有外經貿企業——泉州中泉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泉州安通物流公司等已經獲批在臺灣設立分公司(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