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一號文件,是新中國成立62年來第一個專門論述水利的中央文件,明確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項制度,相應地劃定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并將水資源管理納入縣級以上地方黨政領導班子政績考核體系。
安徽臨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偉介紹,一號文件要求,用水總量控制、逐步削減地下水超采量,對化工企業影響很大。兗礦國泰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永奎也表示,逐步削減地下水超采量,新建設項目都要求用地表水,山東、河南等地的化工企業大都用地下水,地表水與地下水相比,水質上有差別,要對地表水處理干凈后才能使用,這樣就增加了企業水處理成本。
限制納污,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讓很多化工企業感到了壓力。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管理部經理趙代勝介紹,現在環境脆弱地區根本不讓外排水,目前神華對處理后的高含鹽污水,既上了蒸發塘、也上了多效蒸發器進行處理,但是處理成本高。“十二五”期間神華將投資800億元發展煤化工,他們正探討低成本的零排放技術。
據了解,水利部正在加快水資源監控體系建設,抓緊建立與用水總量控制、水功能區管理和水源地保護要求相適應的監控設施和管理平臺,保證紅線中的指標可操作、可檢查、可考核。據業內人士介紹,化工企業在用水量上普遍存在多用少報、多用少付的現象,有的企業交納的水資源費甚至只有實際用水量的30%。保證紅線監控體系的建立,用水多用少付的漏洞將逐步堵住。
從今年1月1日起,《山東省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已經在國內率先實施。山東單縣化工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單縣試點用水總量控制以后,縣水務局每月都對公司的取水用水情況進行監督,環保部門還設立了在線水量、水質檢測系統。
因此,對化工企業來說,如何最大限度減少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就提到了議事日程。青島科技大學副教授蓋恒軍介紹,要減少用水總量,一是從生產源頭上采用清潔工藝少用水,二是對排出的水提高回用率。此外,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水價改革。充分發揮水價的調節作用,工業用水要逐步實行超額累進加價制度,拉開高耗水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水價差價。蓋恒軍表示,當前我國供排水價格仍然過低,難以反映水資源的稀缺價值,企業用多用少一個樣,有的耗水大戶也享受著財政補貼,推進水價改革,實行階梯式水價制度后,用水多的企業將會多花錢。
對此,孫永奎也深有同感,對用水定額、用水總量控制、限制納污、用水階梯收費后,將逼迫企業采取強化對內部各部門的用水考核、加強節水技術改造、提高廢水回用率等措施少用水、少排水,最大限度地實現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