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自兩年前浙江嘉興率先試行排污權交易以來,這種新型管理模式因對環境質量改善明顯而受到各地的追捧。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我國排污權交易試行的省市已經達到18個,占全國省市區的半數以上。
據記者了解,到目前為止,除了浙江、江蘇、天津、湖北、湖南5個國家批準進行試點的地區以外,重慶、北京、上海、山東、貴州、遼寧、黑龍江、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四川、云南等地也自發地開展起排污權試點工作,這些地區的排污權交易中心、環境能源交易所等管理機構相繼成立。
數據顯示,各試點省市的排污權交易價格雖然不同,但都呈現日漸攀升之勢。例如在湖北省,2009年3月開始第一次排污權交易時,化學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的基價分別是2000元/噸和1600元/噸,而在去年12月10日的第四次交易中,則分別達到34080元/噸和9840元/噸,化學需氧量價格相比首次交易,增長17倍之多。此外,各地的排污權交易項目和交易額也逐漸增多。江蘇省太湖流域首批試點的915戶重點企業中,98.5%已實現了排污權網上申購管理,2009年征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達7739.4萬元。作為河北省首個污染物排污權交易試點城市,唐山市從2009年8月首例交易開始至今,已完成排污權交易48例,交易額達2173.4萬元。而環境質量的改善,也讓試點省市切身感受到了排污權交易的魅力所在。例如,在排污權交易探索中走在西部前列的重慶市,截至2010年上半年,累計完成402項化學需氧量減排項目,削減化學需氧量15.98萬噸,其中,扣除12.88萬噸新增量,實際減排3.1萬噸。同時,重慶還完成了454項二氧化硫減排項目,削減二氧化硫29.54萬噸,在扣除19.3萬噸新增量后,實際減排10.24萬噸。
最近有報道稱,由環保部和財政部聯合起草的《關于加快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排污交易工作的指導意見》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有望在年內正式發布。此舉使排污權有償使用及交易有望在全國全面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