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3月24日,拜耳醫藥保健中國區總裁李希烈透露,拜耳醫藥決定將其普藥業務全球總部遷至中國市場,這是繼去年初拜耳醫藥將中國區直升為獨立大區后,拜耳醫藥對組織架構的再度重大調整。
“在所有的跨國藥企中,我們是第一個這樣做的。”李希烈表示,普藥業務主要和基礎醫療相關,而中國正在成為普藥最重要的市場,今后對中國普藥市場的投入將會加大。特別是中國正在進行的醫療改革,政府的醫療撥款將大力推動中國醫藥市場持續增長。
目前,普藥業務占據拜耳醫藥銷售收入的八成,和國內藥企相比,拜耳醫藥在品牌和高端醫院渠道上更具優勢。
中國醫藥市場的增長速度將是德國的2倍。IMS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2011年藥品銷售預計將增長到500億美元。李希烈表示,中國醫藥市場未來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2013年將全球排名將由2009年的第七名升至全球第三,2020年將達到2200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二位置,僅次于美國市場。 而能在未來與中國分庭抗禮的美國,其醫藥市場的增長速度正在趨緩。
而拜耳醫藥中國區的業績增長也印證了這種判斷。
拜耳醫藥保健2010年在華銷售超過72億人民幣,成為在華前三大外資醫藥公司之一。占其82%業務的處方藥業務的增長率更是超過了22%,超越行業平均水平。
拜耳還將擴建其銷售隊伍,年底之前將在核心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增加1000名銷售代表。
但中國政府連續對原研藥的降價也對包括拜耳醫藥在內的跨國藥企產生了影響,原研藥的平均降價幅度已經超過20%。“對于任何一家藥企,超過2位數的降價幅度肯定會對其產生重大影響,但我們接受政府的決定,同時也在跟政府溝通,降價不是推進醫療改革的唯一方法。”李希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