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山東地煉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油源問題,截至現在,統計在官方數據中的地煉企業所能獲得的原油指標只有170多萬噸,而據統計,目前山東地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達6645萬噸/年。如此龐大的原料缺口只能靠進口燃料油等補充,不但導致稅費增加,在油品質量上也多有參差不齊。而國家燃油稅改革,使得山東省50%以上的地煉企業不同程度地出現停產、半停產情況。
近日,在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的執著下,“山東石化”商標已經注冊完成,雖然向著品牌統一進了一步,但似乎離成立山東石化集團的夢想還很遙遠。雖然統一品牌有助于地煉企業抗衡國有巨頭的圍剿,但是各家地煉企業大小不一,實力自然差別巨大,而且都多多少少有自己的銷售渠道,生產的油品也是質量參差不齊,所以統一品牌銷售難度會非常大。
目前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工、中石油、中化集團都已經開始了與山東地煉企業的合作,以謀規劃和重新布局山東市場。在眾多壓力之下,山東地煉是“自救”、“轉型”、“抱團抗壓”、“尋求他救”還是尋找新的合作方,找尋新的出路?—向中字頭企業靠攏,待價而沽以及伺機接受并購。目前已被國字號油企收購或參股的企業有:中國化工(華星、正和、昌邑、安邦、長城、化二)、中海油(中海油東營石化、海化、濱化)。二是向國外石油巨頭伸手謀求合作。道達爾、韓國SK等他國內外巨頭也將觸角伸到山東。中外油商合作,為山東地煉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這樣可以解決地煉企業油源緊缺問題。這樣才可依靠石油巨頭與國內三石油老大相抗衡,以謀求山東地煉在中國石油行業中不可取代的地位。為使得地煉企業與國外油商有更好的交流合作機會,據悉中國化工網將于三月中旬舉辦第四屆山東地煉市場發展峰會暨第三屆中外油商合作高峰論壇。
地煉市場的發展對國內石油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國際石油巨頭還是國內石油石化領域人士都密切關注,第四屆山東地煉與市場發展峰會將以如何更好把握地煉資源為切入點,從政策解讀、行業研究、企業推介、商務洽談和中外合作五個主要方面探討中國油品市場的發展趨勢,搭建中外合作發展的橋梁。
Chem23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