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國色母粒行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中國染料工業協會色母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喬輝告訴記者,隨著近幾年我國塑料制品的大發展,色母粒產量從2006年開始一路猛進。2006年產量30萬噸,2008年產量已近50萬噸,2009年產量高達60萬噸,產值超過100億元。‘十一五’期間,色母粒產量年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大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據色母粒專委會統計,全國約有色母粒企業4500家。色母粒專委會就其中有代表性的230多家企業進行了統計,年產量超過萬噸的有14個廠家,總產量超過27萬噸,占總產量將近50%;產量在3000~8000噸的色母粒廠有43家,產量共計20萬噸,占總產量的30%左右;產量在1000~2800噸的生產廠家有66家,產量共計10萬噸,占13%;產量低于1000噸的廠家共有106個,產量只有4萬噸,在總產量中所占份額不到7%。“2006年之前,把產量在千噸以上的企業就定義為大型企業,而現在已經涌現出一批產量在萬噸級的企業。”喬輝說。
喬輝同時指出,目前國產色母粒與國外產品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品種單一,開發新產品的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大多數產品只能在低檔次上無序競爭,在應對國際環保法規上比較被動。
“十二五”期間,色母料行業一方面要從技術環節上增強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和上游原料行業加強溝通,共同應對國際環保指令和生態安全標準等要求,以擺脫大而不強的局面,適應未來的市場需要。 ”喬輝說。
據了解,因為看好中國市場色母粒產品的潛在市場,近幾年生產色母粒的世界跨國公司紛紛在上海、廣東等地以獨資或合資的形式建廠。而且,外資企業由于占據高端市場,所以盡管其產量所占比例不高,但仍掌控著中國市場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