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氧化苯甲酰,俗稱面粉增白劑。此次征求意見稿的附帶說明中,衛生部表示,隨著我國小麥品種改良和面粉加工工藝水平的提高,現有的加工工藝能夠滿足面粉白度的需要,很多面粉加工企業已不再使用過氧化苯甲酰。我國糧食主管部門經過調查研究,提出我國面粉加工業已無使用過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性,且消費者普遍要求小麥粉能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營養成分,追求自然健康,盡量減少化學物質的攝入,普遍不接受含有過氧化苯甲酰的小麥粉。同時,在現有國家標準規定的添加限量下,現有加工工藝很難將其添加均勻,容易造成含量超標,帶來質量安全隱患。
衛生部擬撤銷食品添加劑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的意見,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熱議,業界專家也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度。同時有專家認為,在對待面粉增白劑等類似問題上應該保持應有的理性,不可“因噎廢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陳君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征求意見意味著過氧化苯甲酰極有可能“壽終正寢”。但就其安全性而言,是否應當禁止等問題,陳君石院士依舊堅定自己一貫的觀點,如果說面粉中使用過氧化苯甲酰會帶來安全問題,必須拿出數據才能證明。他認為,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限量制定標準是非常謹慎的,在最大限量60毫克/千克的使用標準下,面粉增白劑不會引起安全問題。在他看來,要取消一種添加劑,必須是因為食品安全問題。
據了解,1986年,根據糧食部門的申請,經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安全評審通過,將過氧化苯甲酰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允許作為面粉處理劑、漂白劑在小麥粉加工中使用,最大使用限量為60毫克/千克。此外,根據衛生部說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和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我國臺灣、香港地區允許在面粉加工中使用過氧化苯甲酰。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規定的面粉中過氧化苯甲酰最大使用限量為75毫克/千克。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評估認為,過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75毫克/千克的使用限量,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面粉及面制品改良劑技術專家郭良玉也曾表示,如果增白劑有一點點有毒的證據存在,那么早在10年前就被禁掉了。他同時呼吁,增白劑存廢之爭的背后其實是利益之爭,國內亟待建立一個與利益隔絕的防火墻,由一個中立的機構來科學地進行實驗、評估。
禁用后會不會產生食品安全問題?在征求意見的相關說明中,衛生部表示,為防范撤銷過氧化苯甲酰后可能出現的繼續添加,甚至添加其他非食用物質或濫用添加劑的情況,要求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加大對面粉及其制品的食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相關部門也制定了面粉中鈦白粉、吊白塊、滑石粉、過氧化苯甲酰等漂白物質的配套檢測方法,并且正在研究其他違法添加物質的檢驗方法,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陳君石對此向記者表達了擔心:“禁用后,如果不允許合法限量使用任何面粉增白劑,則會引起一些中小企業為了提高面粉銷量,通過有害方法來達到增白效果。”“這種現象已經不新鮮了,而且存在的隱患會更大。”陳君石說。
業內人士分析,在經歷了蘇丹紅、三聚氰胺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之后,人們對于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已經到了人人自危、談“化”色變的程度,由此引發了禁用食品添加劑的呼聲。但禁用必須是依據科學嚴謹的實驗來驗證其存在的不合理性和危害性,安全問題的成立,是建立在其危害性的基礎之上。因此,在類似面粉增白劑的問題,應該厘清科學的邊界,撥亂反正,使人們能夠合理地正視和面對化學物質,對談“化”色變的思維模式進行疏導和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