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新冠病-毒一般有兩種方式,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但是我們一般都是說做核酸檢測,自然就忽視了抗體檢測。這是因為抗體檢測一般用作新冠核酸檢測陰性疑似病例的補充檢測指標或疑似病例診斷中與核酸檢測協同使用,不能作為確診和排除依據,更適合回顧式檢查。那在這兩種新冠檢測有何區別?病-毒保存液更適合用于哪種檢測呢?
病-毒保存液
它是一種用于病-毒樣本檢測的液體。主要有滅活型和非滅活型兩種。滅活型能迅速滅活病-毒,釋放病-毒核酸,用于快速病-毒核酸檢測;而非滅活型可同時保護病-毒RNA和蛋白活性,即可用于病-毒核酸檢測,又可用于抗體檢測。
核酸檢測與抗體檢測區別:
樣本不同
核酸檢測需要呼吸道樣本,包括咽部、鼻咽部分泌物、痰液、支氣管、灌洗液、肺組織活檢等,采集過程十分復雜。
抗體檢測是驗血檢測,可以通過末梢采血或者靜脈采血,樣本采集方式更為便捷和安全,而且樣本可以存放72小時。
檢測方法不同
核酸檢測是對病-毒的直接檢測。它是以病-毒特有的DNA序列為檢測靶標,通過PCR擴增,使我們選擇的這段靶標DNA序列指數級增加,每一個擴增出來的DNA序列,都可與預先加入的一段熒光標記探針結合,產生熒光信號。擴增出來的靶DNA越多,累積的熒光信號就越強。而沒有病-毒的樣本中,由于沒有靶DNA擴增,因此就檢測不到熒光信號增強。 而且該核酸樣本保存條件苛刻,RNA極易裂解,4℃僅可存放24小時。
抗體檢測是間接檢測。它不是針對病-毒本身,而是人體沾染病-毒后免疫應答產生的特異性抗體。人體沾染病-毒后一周左右逐步產生抗體并隨后快速升高,人體內一般先產生稱為IgM的抗體,IgM抗體陽性表示近期沾染,IgG抗體陽性則表示沾染時間較長或既往沾染。
檢測條件不同
核酸檢測需要有專門的儀器和標準的分子檢測實驗室,需要PCR認證人員操作,步驟繁瑣,全程需要5~8個小時,過程中沾染風險大。
抗體檢測抗體檢測突破現有核酸檢測方法對人員/場所的限制,可以快速、大量檢測,且可以在基層實驗室完成,且沾染風險小。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哪種新冠病-毒的檢測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抗體檢測是對核酸檢測“假陰性”的補充,兩者結合可有效提高新冠診斷效能,對于疫情防控具有非凡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