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區小麥供應依然緊張,黑海地區小麥出口步伐放慢,澳大利亞小麥庫存下滑,可能促使買家轉向歐洲和印度小麥。
貿易商稱,菲律賓飼料加工商購進的飼料小麥CIF價為每噸295美元,產地可能是黑海地區。
亞洲地區小麥供應吃緊,主要供應國的出口匱乏,不過該地區的主要買家基本上已經完成了截止到年底的采購任務。
一位新加坡貿易商稱,黑海地區小麥裝運面臨一些耽擱。不過市場人士并不著急,因為大多數加工商已經完成了截止到十二月份的采購任務,但是如果有人需要一兩船小麥,那么他們只能采購歐洲或印度小麥。
全球供應吃緊已經提振美國小麥期貨價格在三周內上漲了近10%。
印度豆粕價格可能上漲
印度豆粕價格可能上漲,因為近來的降雨導致中部地區的大豆作物受損。孟買貿易商稱,看起來大豆作物將會受到一些傷害。部分地區仍在下雨,季風還未減退。目前Kandla港口的印度豆粕報價約為每噸515美元,船邊交貨價,低于上周的538美元。
印度大豆加工商協會稱,今年印度大豆產量可能比上年增長2.4%,達到1298萬噸。
今年印度農戶種植了1222萬公頃大豆,比上年增長了14.3%。政府和一些專家認為這將會導致大豆增產,不過另外一些分析師稱,近來的暴雨已經傷害了大豆單產潛力。
一位貿易商稱,印度大豆產量可能與上年相當,因為降雨不利大豆作物生長。
玉米需求緩慢
本周南美玉米報價約為每噸245美元,東南亞地區CIF價。
雖然印尼和馬來西亞已經完成了截止到十二月份的玉米采購任務,越南卻已經完成了截止到明年二月份的采購計劃。
新加坡貿易商稱,玉米需求非常緩慢。印尼和馬來西亞需要一月船期玉米,但是他們并不著急采購,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今年美國玉米產量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目前美國港口非常繁忙,因為今年玉米產量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而大豆豐產在望。加拿大港口同樣繁忙。澳大利亞新麥將從十二月份開始收獲上市。
烏克蘭農業部長Mykola Prysyazhnyuk稱,暴雨可能導致冬季農作物播種面積低于預期,放慢出口步伐。降雨已經放慢了玉米收獲步伐,促使政府調整十月份的出口數據。
來源:飼料行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