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黃瓜”掀起飲食恐慌,歐洲人急用肉桂醛洗菜
這幾天,一場由“毒黃瓜”等受污染蔬菜引起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在歐洲掀起恐慌。截至6月7日,德國已報告確診或疑似患者1400多人,其中15人死亡。除德國外,瑞典、丹麥、英國、荷蘭和法國等歐洲國家均已發現相關病例。其中一名瑞典婦女因感染腸出血性大腸桿菌而死亡。這次大范圍的疫情讓許多歐洲國家感到措手不及。
科學技術在這場疫情中可謂是浴經冰火。一方面醫藥科學家們在疫情發現初期即迅速找出致疫源為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另一方面卻又因尚無治療良法而倍受民眾詬病。為安全起見,歐洲許多國家禁止向德國和西班牙進口蔬菜和水果。但民眾仍不放心,于是許多歐洲民眾開始紛紛使用一種名為肉桂醛的香料原料溶于酒精再兌于清水來洗滌蔬菜和水果。據稱,這是歐洲科學家新近發現的一種抑制大腸桿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據筆者了解,這并非歐洲學者的“新近發現”。我國“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輕工食品學院”的學者早在2009年就于《食品工業科技》刊文發表了這個發現,當時文章稱,肉桂油(主要活性有效成份就是肉桂醛)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米曲霉、青霉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并且,我國學者還研究出肉桂油的最低抑菌濃度0.4mL/L!當然,其主要使用方法,與目前歐洲民眾們的方法是大同小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