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中藥材“打磺”系列報道之五:
藥材“打磺”的有關法律規定及后果
隨著采訪的深入,化工報價網記者的心情可謂是越來越沉重。我國政府其實對藥材硫磺熏蒸的問題極其重視,并且從為維護人民群眾用藥安全的宗旨出發,制定了一系列的強制性規定,不同的法律部門,不同的法律效力層級,三申五令,明確禁止硫磺熏蒸藥材。《藥品管理法》之第四十九條規定:“禁止生產、銷售劣藥,使用硫磺熏蒸,應按劣藥論處;第七十五條規定:生產、銷售劣藥的,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藥品和違法所得,并處違法生產、銷售藥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或者撤銷藥品批準證明文件、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或《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人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2條規定(生產、銷售劣藥罪):“生產、銷售劣藥,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條所稱劣藥,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規定屬于劣藥的藥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規定,除山藥外,其他所有中藥材原藥不能用硫磺熏蒸或浸泡。200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了《關于對中藥材采用硫磺熏蒸問題的批復》明確規定:對于在市場流通領域的部分中藥材和中藥飲片,通過采用硫磺熏蒸或浸泡達到外觀漂白的行為,應按違反《藥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條、第七十五條的規定進行查處。
而從2005年7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版《藥典》刪除了山藥加工中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表明中藥材已不允許使用硫磺熏蒸以漂白、增艷、防蟲。2010年版的國家藥典也首次提出了檢測中藥材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方法。
規定不可謂不細,懲罰也不可謂不嚴,為何目前“打磺”仍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有關專家解釋說,主要是取代硫磺熏蒸的藥材保存新方法沒有得到大力的宣傳推廣和應用,比如說肉桂醛熏蒸,效果比“打磺”好,又綠色安全,綜合使用成本也低,但很多藥農藥商還不知道,只有鋌而走險,冒著極大的法律風險采用硫磺熏蒸方法。專家建議要向藥農大力推廣新方法,并且相信藥農藥商能在短時間內接受肉桂醛熏蒸,專家預言,肉桂醛熏蒸必將成為藥材保存的主流方法而得到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