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中藥材“打磺”系列報道之四:
藥材“限硫”中外談
杭州市首推中藥材二氧化硫殘留限量標準,多少為國人挽回了一點面子。我國作為中草藥的原發地以及有幾千年使用傳統的國家,在中藥材上的“限硫”,卻遠遠落后于韓國。
韓國有70%的中藥材依靠從中國進口,他們對于含硫量則一直控制得非常嚴格。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早在2008年底就明確要求,自2009年1月起,對中藥材二氧化硫殘留量許可實施新標準,對葛根等267種中藥材中殘留二氧化硫制定的許可標準規定,殘留二氧化硫必須低于30毫克/千克。
而我國目前雖然嚴令禁止對中藥材進行硫磺熏蒸,但卻一直沒有明確的二氧
化硫殘留量標準,導致執法部門在查處硫熏藥時,只能參照食品有關二氧化硫量的規定。我國在對食品中二氧化硫殘留限量規定中,與藥材類型相近的干制蔬菜,限量標準要求是200ppm,是韓國標準的6倍多!5月19日杭州市食藥監局首推的標準定為60ppm,也是韓國標準的2倍。從6倍到2倍,不管其是否科學,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巨大的進步。
針對韓國的新標準和將二氧化硫含量納入到嚴格的檢測工作中,有業內人士認為是故意制造貿易壁壘。甚至有人公開對媒體表示:“韓國幾年前監管的藥材還只有8種,2009年就已經升到267種,二氧化硫殘留也將允許范圍降到30毫克/千克以下,這實際上已經是對我國中草藥的貿易壁壘,打磺的問題嚴重影響中草藥出口。”
事實正如所言。韓國新標準一出臺,我國對韓中藥材出口便迅速出現了量價齊跌的現象。按韓國標準,利用硫磺熏蒸保存藥材幾乎已無可能。在標準剛施行時中韓之間的進出口貿易交涉中,韓方明確表示:“據我國專家了解,貴國已有替代硫磺熏蒸保存藥材的更為科學的方法。”并進一步重申,硫磺熏蒸藥材必須禁用,這是世界性潮流。
韓國人員所稱的“更為科學”的方法,實際就是肉桂醛熏蒸法。當時因尚處于試用階段,并未大力推廣。遺憾的是,時間已經過去兩年,當時韓國認可并認為必將得到全面應用的方法,在我國卻仍在“試用階段”,應用并不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