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屬加工潤滑劑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油霧,其中≤5um的液滴顆粒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導致一些職業疾病,國外對油霧的研究和控制較早關注,進行過調查并出臺相關法規,提出油霧控制強制標準。2003年5~8月,上海石油商品應用研究所對江蘇、浙江、上海3個地區的43個金屬加工車間進行油霧濃度抽樣調查,結果為油霧濃度低于0.5 mg/rn3的占39.5%,低于5 mg/m3的占86%,高于5 mg/m3的占14%降低金屬加工車間油霧的有效途徑包括機械降霧、使用低油霧金屬加工潤滑劑、盡量使用深度精制的基礎油等,建議盡快制訂中國的相關法規,發展新型金屬加工潤滑劑。
烴類的油霧能夠造成大氣污染的事實已得到人類的充分重視。金屬加工潤滑劑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混合物,它除了含有烴類組成外,通常還可能含有磺 酸鹽、脂肪胺、硝酸鹽、染色劑、殺菌劑等各種化學物質。如果是已經投入使用的潤滑劑,由于烴類的氧化、微生物的繁殖或外界雜質的污染,金屬加工潤滑劑中就有可能含有更多對人體和生態環境有害的化學物質。因此,控制金屬加工車間的油霧濃度,是值得工廠管理者、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機構和潤滑劑制造商共同關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