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熒光增白劑雖然有多種品種,化學成分也不盡相同,但總的作用原理卻大同小異:吸收光譜上的紫外和紫色區域光(其波長范圍在340至370納米之間)并重新發出藍色區域光(約420到470納米波長范圍)。特別是使用在紡織品上的增白劑,隨著表面藍光的增強,紡織品上的黃色將被漸漸“減弱”抵消而使表面泛白。
明白了它的作用原理,熒光增白劑有時造成泛黃的反效果就可以理解了:利用熒光增白劑提高白度的效果與紫外線強度息息相關。紡織品需要被中和的黃光是定量的,若環境紫外線強度適中,那么添加的增白劑產生的藍光強度可恰好抵消紡織品上的黃光,使產品達到最白;但若生產檢測時環境紫外線強度過弱,此時達到所需增白效果而使用的增白劑就會過量。而之后在紫外線正常環境下紡織品藍光強度就會過高,超過抵消黃光所需強度,從而使得整體顏色變灰,反而降低白度。
綜上所述,熒光增白劑的應用并非是添加越多效果就越好,在生產時應綜合考慮當時環境與產品應用時紫外線強度的對比,選擇最終效果更好的添加劑量。杭州綠典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方案里就有關于增白劑的使用量,添加的量多不一定就白度高,想要獲得理想的效果,選擇合適的增白產品使用合適的量就可以了。